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专题资料 -->正文
持之以恒抓环境 坚持长效助创卫
2015年06月12日 10:28:31来源:温州日报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人们对家园的殷切期盼。城市管理的本质回归,是让城市更美丽、生活更美好。近几年来,温州市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局大力推进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行“一把扫帚扫到底”的清扫保洁机制,持续加强洁化、绿化、序化和美化,城市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道路越来越干净,绿意越来越浓郁,据2014年最新民调显示,市民对环境卫生的满意度达到了94.5%。

  一、循序渐进,完善配套

  2012年出台《温州市区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标准及考核实施细则(试行)》,2014年制定《温州市区道路清扫保洁长效管理工作方案》,有效健全道路清扫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清扫保洁全覆盖;加大环卫机械化作业力度,市区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55%以上,其中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100%。完善市区垃圾收集系统,市区79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全部配备垃圾压缩设施,完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实现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2013年市区新增、更换果壳箱、垃圾箱14747个,提升改造、拆除垃圾坞4363座,有效提升市区果壳箱、垃圾坞的整体档次。加大公厕改造提升力度,采取新建配套、改造提升等方式,拨付补助经费1581.3万元,完成685座公厕改造提升,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继续改造提升132座公厕、2850座垃圾坞。近几年来,分清扫保洁、设施提升、生态宜居3个目标阶段统筹推进,每个阶段一个主题、每个主题明确重点,3个阶段相互衔接、层层推进、逐步深化,形成长效管理,从总体上改善城区环境。

  二、问题导向,破解瓶颈

  城市环境关乎民生,又关系发展,社会高度关注,反复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注重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组织全社会定期开展“清洁家园”大扫除活动,做好房前屋后的垃圾清理,试点开展分类减量,把广泛组织、发动群众摆在重要位置。突出问题导向,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将工作推向深入,引导各地针对问题,因地制宜加以解决,在垃圾坞的改造、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将基层解决问题的经验不断总结提升。城中村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容环境卫生是短板,一直以来市城管与执法局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以“两无三化、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为抓手,突出重点,强化对城中村、城郊接合部的考核指导力度,借助智慧城管平台,推进精细化管理,倒逼提高城乡接合部环卫水平,督促各区、功能区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工作要求,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奖惩机制,采取区级扶持,街道主抓,村居(社区)联动,群众参与的方式,大力整治村居环境“脏、乱、差”现象,着力改善村居环境面貌和人居环境。

  三、建立机制,长效管理

  落实属地管理,梳理核实各街道责任范围,建立责任人制度,将工作成效纳入年底考绩,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落实全员上路,提高路面见员率,对道路街巷、公园广场、农贸市场周边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检查管理。市局、区局两级领导班子每周不少于一次带头上路督查,执法中队坚持每日上路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对日常管理中易反弹的管控乱点、重要节点逐个建立应急方案,安排专人定岗驻点管理,及时发现并查处违法违章现象。

  建立投入机制,与市财政局、市创卫办、市市场监管局共同拟定《温州市2014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迎检样本改造提升项目实施计划》,投入3600余万元,对样本区域范围内果壳箱、垃圾收集车、公厕、中转站进行改造提升,并投入100余万元对市区8000余名环卫保洁员制服进行购置和更换,采用以奖代补方式,各级财政相应落实配套资金。

  订立村规民约,村民共同遵守。成立村民自治组织,订立“清洁乡村”村规民约,加大力度配备卫生保洁员、河面管理员,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党员带头,发动群众成立城管志愿者队伍,主动参与日常管理。

  建立挂牌督办制度。设立服务热线电话、开通网络互动平台等方式,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分析,一月一汇总、一月一梳理,制定有力措施,推行挂牌督办,强化整改落实。

  城市管理没有捷径,重在落实,贵在常态。应毫不懈怠地持续推进,并广泛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和做法,提高管理素质,做到用心、精心,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标准,落实常态管理机制,实行更有效、更精细的管理方式,按照“除疤点、出亮点”的要求,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将各项措施引向深化,形成常态,打造“靓丽山水智城”。

  市城管与执法局局长 李世斌

编辑: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