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党政要闻   ->   政务动态 -->正文
全市第三次联合海葬昨日举行
2014年04月03日 09:05:19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

  

  逝者亲属将亲人的骨灰缓缓放入大海,伴着鲜花回归自然。苏巧将摄

  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昨日(4月2日)却是难得的好天气。在和煦的春风里,百余位家属,带着逝去至亲的骨灰,登上前往洞头大瞿岛的船只。这是我市连续第三年组织联合海葬活动,送别的逝者有57位。

  上午8时许,伴随着三声肃穆的汽笛声,轮船缓缓离开渔政码头,向着大海的方向行驶。船舱内,亲属们三五成群,或闭目沉思,或相视无语。他们中有头发花白的老者,也有不谙世事的孩童。

  一位亲属前来送别他过世的父亲。他的母亲虽年事已高,仍坚持坐着轮椅送别老伴,但由于行动不便没能上船,只能在码头目送船只离去。当记者试图与他对话时,他委婉地拒绝了,“亲人已逝,不愿再平添悲伤。”

  经过近三小时的航程,船只来到海葬地点——洞头大瞿岛附近海域。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亲属们陆续来到甲板上,将装有逝者骨灰的安息盒缓慢放入碧波中。在绵延百米的黄白菊花瓣的簇拥中,57位逝者的灵魂安葬在这片大海里。

  不少亲属紧握着引绳不愿松手,口中重复着祈福的言语。对于海葬,他们有着自己的理解。

  鹿城区市民胡先生已年过花甲,昨日他来送不久前因突发脑动脉出血而意外过世的儿子最后一程。“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胡先生告诉记者,儿子的身体一直很棒,今年刚满32岁,“我唯一的儿子却英年早逝,他甚至还没结婚生子。”说到这,胡先生的声音有一丝哽咽,“海葬的决定是我做的,他生性自由,与其将他束缚住,倒不如魂归大海来的清爽自在。”

  曾在2009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全市十大慈善人物”之一的周绍文老人,于去年底去世后,家人为他安排参加了此次海葬。市慈善总会秘书长李春芳介绍,身为市粮食系统退休干部,周绍文从1999年起便将自己每月的收入全部捐献,累计共捐赠近20万元。弟弟周绍华表示,哥哥一生行善,多次强调丧事从简,“海葬简朴庄重,又利国利民,符合他的行事风格。”

  据市殡管处主任周勇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共已实施海葬百余例,今年参加人数比去年略有增加,这表明实施绿色殡葬已越来越被社会接受。对于参与不保留骨灰殡葬方式的家庭,可享受政府奖励和优惠政策。

  今天上午,市联合树葬活动将在瓯海区潘桥街道丁岙村状元峰生态墓地举行。

  故事一

  在船舱中,有位始终端坐角落凝视窗外的老人。他是绍兴人老冯,今年66岁,曾在1972年至1977年参军期间,驻守洞头大瞿岛,对这片海感情很深,“这儿海面平静,很少有大风浪。”

  今年2月25日,老冯的爱人在经过近5年与病魔的抗争后,终因肺癌去世,享年67岁。“她是个乐观坚强的人,从没有抱怨和不满。”回忆起老伴,老冯眼里满是爱意。老冯曾无意中向老伴提起大瞿岛,希望身后能将骨灰撒在洞头海域。“她有天似乎想起什么,突然对我说,‘我也要海葬,跟你在一起。’”老冯回忆。

  在老伴最后的几年时光里,老冯带着她到处旅游,拍下了很多合影,这让老冯倍感安慰,“这些照片就是她给我留的念想。”老冯说,“对亲人应该厚养薄葬,人过世了就什么都没了,我会把对她的思念一直留在心里。”

  故事二

  江西人雷先生今年37岁,夫妻二人在乐清工作已有8年时间。然而,去年11月份,他们年仅两岁的儿子小南在住所附近玩耍时不幸在水塘中溺亡。小南也成为此次海葬年纪最小的逝者。

  “我们害怕老人受不了,忍了好久才将这一噩耗告知老家。”雷先生说,小南的生命太短暂,作为父母,他们还没来得及好好疼爱他。

  在选择殡葬方式时,雷先生犹豫了很久,最终决定采用海葬。“希望他纯洁幼小的生命在大海里能自由快乐的延续,作为父母,我们会一直默默祝福他,不会忘记他。”

  将装有孩子的骨灰沉入海水时,雷先生握着引绳的手有些颤抖。眼看着海水将骨灰和花瓣包围,他转过身去,拂去眼角的泪花。

  郭云豪

编辑: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