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专题资料 -->正文
诚信,温州人立业之基
2013年08月08日 14:13:14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

  图说诚信昨日,温州市第十二个“8·8诚信日”主题活动在温州市行政中心主楼一楼举行。活动以“重铸信用,再创辉煌”为主题,分信用建设成果、名人谈诚信、诚信好故事三个板块展现温州诚信建设。刘伟陈本特摄

 

  信用培训上个月,我市80家失信企业高管参加信用培训活动和考试。

  诚信自选市区信河街地下通道开出了首家无人值守“诚信自选”商铺。

  诚信书吧文成玉壶镇上林小学内的楼道间,有个“诚信书吧”。

  诚信会员卡瑞安发行诚信会员卡,持卡者可在加盟商家中获得优惠服务。

  诚信一条街2007年,市区望江路启动创建“诚信一条街”。

  记者陈叶绿

  诚信,历来是温州人立业之基。站在“后危机时代”的节点上,我们梳理温州人诚信的历史脉络、文化底蕴与现实举措,正是以重铸诚信起步,为温州再创辉煌夯实基础。

  以利和义

  【案例】

  永嘉学派的核心理念

  作为温州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流派,永嘉学派是诠释温州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视角。永嘉学派最早提出了“事功”思想,主张利与义的一致性,“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发端于温州的永嘉学派的学说和主张,奠定了温州人讲实利、求实效的重商文化,孕育出富有特色的“温州模式”。

  【短述】

  温州人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普遍具有较强的创业精神、吃苦精神和商业意识,正是这种主观能动性推动了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从客观条件上来讲,当时温州的土地资源匮乏,穷则思变,生存环境迫使温州人纷纷走上了经商之路。

  改革开放后,温州经济从“草根层”发端,体现出冒险进取的创业愿望,重商主义的文化传统演变为开拓市场的经商精神。同时,温州人充分利用信用关系资源,以家庭为单位,亲帮亲,邻帮邻,很快形成了势不可当的温商大军。如果说“讲究失效、注重功利”的价值取向是塑造温商的心理遗传因子,那么“诚信为本、诚行天下”就是渗透在温州人骨髓里的“商人基因”。

  质量立市

  【案例】

  武林门的“三把火”

  20年间,杭州武林门因“温州鞋”燃起了三把火,“温州制造”经历了信用缺失到诚信重铸。1987年8月8日,5000多双温州产劣质皮鞋在武林门付之一炬。12年后,温商在杭州点燃了第二把火,烧毁了2000多双假冒温州名牌的伪劣皮鞋,这是一把“雪耻之火”。20年后,温州人在武林广场点燃了第三把火,这次没有再烧毁皮鞋,而是举办了一个点火仪式,这把火的名字叫“诚信”。

  【短述】

  质量铸就品牌,品牌赢得信誉,信誉开拓市场。为了温州产品和温州城市的声誉,温州人在熊熊大火中涅槃重生,开始了漫长的重整信用之路。

  知耻而后勇,是温州质量发展的最好写照。199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质量立市”的发展战略,并矗立起一座“火烧温州劣质鞋雕塑”;1993年,市政府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促进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1994年,全市提出通过三年、五年、八年的阶段性努力,使温州重要产品的质量逐步达到全省、全国和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挽回温州产品的质量声誉。

  信用体系

  【案例】

  行业协会共铸信用体系

  在温州,共有行业协会(商会)150余家,它们覆盖了全市工业和商业的各个领域。这些行业组织以多种形式主动参与信用体系建设,如制定行业信用标准和行规行约、开展行业信用评级、建立诚信自律联盟等,极大地推动了信用温州的建设。

  【短述】

  经过十余年质量立市、品牌兴业的建设,温州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得到不断提升,许多温州企业脱胎换骨,重新树立了温州产品的形象。

  2002年6月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信用温州”动员大会,为信用温州描绘出一幅蓝图: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全市初步形成企业信用、政府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制度和规则,初步形成涉及金融、税务、工商、质监、统计、劳动保障、公安、司法等领域的信用监督体系。同年,我市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温州市“诚信日”,崇尚诚实守信成为社会风尚。2005年我市通过了《温州市建设现代社会信用体系规划方案》,该体系由8个子系统构成,包括政府守信监督机制、企业征信体系、个人征信体系、行业协会信用服务体系、失信惩罚机制、联合征信平台、信用评估体系和诚信教育工程等。

  金融信用

  【案例】

  不良贷款实现“双降”

  今年以来,温州不良贷款正在“退烧”。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额264.3亿元,按月减少13.38亿元;不良贷款率3.68%,按月下降0.2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1年9月温州爆发民间借贷风波以来,温州不良贷款连续三个月实现“双降”。

  【短述】

  自温州发生民间借贷风波以来,温州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已影响到实体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将不良贷款处置纳入企业转型升级和风险化解专项行动,克难攻坚之下,中小企业释放出基本面逐渐向好、金融生态环境渐趋良性的信号。

  “信用温州”十年建设,为温州打造了一个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今年是金改突破年,随着温州金融信用体系的日趋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农村信用体系等都将建立,民间金融将从“犹抱琵琶半遮面”逐步走向正规金融,温州这艘“航空母舰”也将从“隧道期”走出,迎接前方的灿烂阳光。

  信用城市

  【案例】

  企业联合征信数据库

  2004年,温州市启动了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建设。至今,已有工商、税务、质监、社保等19家单位参加平台,汇集了十几万家企业的基础登记信息、100多万条企业信用信息。企业在信用交换平台上留下的信息,如同一张张“电子身份证”,成为考察企业信用的依据,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失信成本。

  【短述】

  根据我市创建信用城市的规划,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到2015年底基本建立接轨国际、体现温州特色、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另外,企业联合征信数据库覆盖率和个人联合征信数据库城镇居民覆盖率均达99%以上,信用服务业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守信得益、失信受惩”的社会信用机制有效运行。

  资料照片 陈翔 翁卿仑/摄

编辑:邱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