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酷暑的时节,这里便是阴凉避暑胜地;日新月异的生活,这里便是历史文化长廊;追求养生的生活,这里便是健身锻炼绿道。这里就是“寻找温州城市千年记忆”——温州文脉之旅的第三站目的地:瞿湖林源古道。7月12日,专家、学者、资深网友四十余人一起游古道,一同寻文化。瞿湖林源古道起始于湖岭镇林源村,止于瓯海瞿湖镇交界的分水城岭,公元5世纪时已形成。古道沿溪而筑,以块石和条石为主要的构筑材料,全长5.6公里,道宽1.5米,是明清与民国时瑞安湖岭至温州鹿城必经之路、商旅通道,是温州府传递文书的驿道。
享“绿”之旅 惬意悠闲
拾级而上,来到了瓯海瞿湖镇交界的分水城岭,林源村的村长带领我们开启古道之旅。
瞿湖林源古道沿途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有枫树、松树等,浓密树叶散开宛如一把生态大伞,蔽日送荫;风一吹,落叶飘散到石阶上,配着石缝里的小植被,黄黄绿绿的勾画出另一种情趣;茂盛的竹林,走进去,脚下就会奏出窸窸窣窣声音;溪水叮咚,溪石泛红,一串串沿溪的芦苇在阳光中闪烁着金穗色;还有那星星落落的野花,点缀成天然宛成的美景。
不同于其他古道,游走在瞿湖林源古道比较悠闲,因多数地段道路平坦,不用怎么爬上爬下,只需沿着印记着岁月的石头前行便是。同行中一位穿着高跟鞋的女士,也能轻松自如地大步向前,她说自己要回去推荐所有女性朋友都过来走走,不仅欣赏了美景,还能锻炼身体。
古道悠悠长长,绿荫延绵不断,这里俨然是一个避暑天堂。
寻“文”之路 探寻遗迹
林源古道有路亭3处,石拱桥2座和造纸作坊遗迹、廊亭庙祠、碑刻等数处。来到第一处胜利亭的时候,“这路亭不就是我们现在动车站的站头,汽车站的服务站吗?”同行网友说道。亭外石柱上有碑刻,大伙就兴致盎然上前研究,上联“坐一刻不分宾主”,而下联的内容则已在岁月的风蚀下辨认不出,对于未知的探索总是充满乐趣,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地猜着,有些人还用手去沿着石纹比划。最后通过专家的解析,才得出结果,下联是“谈两语各走东西”。从这幅对联中,可见这条古道在当时的交通地位。此行的四十多人中有来自林业局、城市设计院的相关负责人、教育界的老师和学生们、书法家、摄影家、热心的网友和读者。除了路亭、碑刻,大家一看到龙潭、猪潭或是仙人瓢、仙人锅等景观,都会畅聊自己的想法,用心去感受瓯越古道的独特魅力。14岁的刘露曦,一位生长在法国的温州小姑娘,回到家乡不到两周就来参加了这次活动。她说自己从来没有走过古道,赞叹风景很美,和法国的完全不同,令她难忘。
求“新”之思,重在保护
瞿湖林源古道,曾是一条交通要道,它蕴藏的深厚历史文化,折射着瓯越社会的变迁。该如何进行保护和开发呢?参与本次“文脉之旅”的嘉宾们,一路都在思量这个问题。一路行来一路各抒己见,认为“保护”首当其冲。温州市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局长黄以平提到,自己是第四次走林源古道,陶醉于这里非同凡响的美景之时,也痛心于周边村民对古道的破坏。他说,村民擅自砍树、开山、修路的行为时有发生,这里需要确定具体的单位,进行日常的保护和管理。我们在行进中,就发现古道的其中一段,拱桥因修路被破坏。书法家马大全现场挥毫创作字画赠予林源村,他表示,林源古道为什么没有成为温州的一个好地方,说明古道的保护与宣传不到位,他希望参加本次活动的人都能成为“保护这片领土”的使者。来自温州市文联的陈胜武认为,文艺文化对于地方的宣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会邀请文联的专家们一起通过诗词、文章和画作来宣传这条纯朴本色的古道。热心网友“质如兰”形象地比喻道:林源古道就像一个素颜的女孩,很美丽,但是如果能通过划分竹林、枫树等主题区域,在路亭里设立木椅可以供游客休憩,清理掉古道上的垃圾,那么就会更加美丽动人。温州市城建设计院的副院长方岚从设计角度分析指出,第一步这里可以作为健身道,体验古人生活通道的完整性;第二步做好标识系统,延续纯朴的风格;第三步建设好服务接待功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当地村民的保护意识,了解到古道无限的价值。
记者(林纯奕)
编辑:邓小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