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纪念馆市区谢池巷池上楼
叶同仁中医药博物馆市区瓯江路
夏鼐故居市区仓桥街102号
南戏博物馆市区万岁里
朱自清旧居市区万岁里
温州数学名人馆市区白鹿洲公园谷宅
温州教育史馆市区九山河畔籀园
温州,一座美丽的城市。日前,为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我市启动了“寻找温州城市千年记忆”系列文化活动。而与这个活动相呼应,一本呈现温州人文历史建筑及城市空间的精美摄影集《今日温州》,近日也由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其摄影者就是30年如一日把镜头瞄准温州城市变迁的我市高级摄影师郑高华。
摄影集《今日温州》由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编辑,收集了郑高华反映温州城市建设新貌的200余幅摄影作品精华,以大量的彩色图片、简练的文字,用拼图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展示温州的名胜古迹、山水美景与城市建设的最新成果。该书以“古城新韵”、“绿色空间”、“塘河春晖”、“新城脉动”、“都市风采”、“瓯江雄姿”六个章节,勾画出温州丰富多姿的画面,希望给人们留下最好的记忆和珍藏。
初识郑高华,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事。那时他的职业是瓯海农林渔业局的农机干部,刚参加中国摄影函授学院第一期学习回来。从此,摄影对初入门的他有一股强烈的吸引力、诱惑力。之后,我见到他就是身穿摄影服、手拿照相机、肩挎摄影包的打扮,而且说起话来也是一口的摄影行话。2009年11月,老郑从工作岗位退休,将钟爱的摄影作为自己今后的头等大事。近几年来,他也致力于传经送宝带徒弟,乐于将自己几十年摸索出的经验与更多人分享,一些“弟子”在各级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而在历经多年磨炼后,今年63岁的他已成为一名出色的摄影家,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先后担任瓯海区摄影协会主席、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市民俗摄影协会副主席等,获得浙江省摄影家协会首届“德艺双馨奖”、首届“温州十大杰出摄影家”等殊荣。
如果说摄影成为郑高华30多年的唯一爱好,那么,也给了他一条表达对家乡情愫的通道——将所有温州美景摄入了心爱的相机镜头。为此多年来,温州的大街小巷、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脚印。“我愿意一个人在最熟悉的地方扎根、行走、拍摄,即便是最简单的记录与还原”,他如是说。
由于致力坚持创作温州风貌摄影作品,2000年,他的《楠江梦幻》获美国世界摄影家协会第一届国际影展FIAP国际影联勋条奖;2004年,《日出而作》(摄于平阳西湾)、《归》(摄于永嘉)、《网渔》(摄于龙湾灵昆)等分别荣获香港中华摄影学会第45届国际摄影展览金牌、银牌、铜牌奖和全套最高积分奖,被授予霍英东奖杯;2006年,《温州湿地》获浙江农村摄影大赛金奖,《楠溪风情》获全国旅游摄影赛铜奖。他几乎成为“美丽温州”的代言人。2003年,他的作品《温州全貌》被温州市政府展示在市人民大会堂,并作为首届世界温州人大会的主席台背景,后被制成长38米、高3.8米的巨幅摄影作品,展示在市档案馆大厅里,使现代温州的景象一览无余;2008年,作品《江心屿》被国家邮局选制邮政明信片发行。
除此,他的作品还成了友好交流和慈善献爱心的“礼品”。2008年,他随中国摄影家协会国际部采风团赴台湾,带去作品《温州新貌》一米见方的放大件作为礼品赠送,有趣的是对方回赠的也是他这张照片的放大印刷品,长80厘米,宽30厘米,不约而同,显然这幅照片早已流传到台湾。去年4月举行的一场慈善拍卖会上,他将作品《美丽的温州》放大至长220厘米、宽45厘米,把作品《江心夜色》放大至长75厘米、宽75厘米,分别拍得13200元、3888元,资助因无力承担高额手术费用的永嘉8岁女童小敏。
说起这次出版的摄影集《今日温州》,起因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当年每次出差,都会在当地的窗口单位看到系统介绍当地风土、景点的明信片,我觉得这个宣传的媒介非常好,而温州为什么就没有呢?”郑高华说。当时温州虽然曾出版过风光明信片,但因没有系统地宣传温州,更没有在机场、书店、宾馆等窗口出售,也就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于是从2004年起,他开始整理个人摄影作品,从中挑选出反映温州风土风光的摄影作品,分门别类,整理成相关主题,出版了《温州风貌》《瓯海风光》《泽雅风光》《塘河风光》《瓯海农业》5套中国邮政邮资明信片。
这几套明信片出版后,反响良好。郑高华一发不可收拾,近十年来,他的《江心屿》《江滨新貌》等20多幅佳作被市委市政府及多个部门单位选用,制作成新年贺卡,飞向世界各地,被他摄入镜头的温州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也随着祝福卡片被四面八方的朋友了解到。郑高华说,这几年他自己也赠送出去很多家乡风光明信片,除给亲戚朋友外,还给了很多来温州参观考察的外地友人,因为对对方来说,这是一个很好地了解温州的载体,而对他自己来说,则是表达一个摄影人对家乡的心意。
从青年到中年,然后到老年,照相机都是郑高华随身携带、必备的“老伙计”。他说,因为它,他的人生绽放出别样的光华,“在摄影的领域里,我似乎仍是当年那个虔诚的追梦者,不知疲倦地汲取着,成长着,奔走着……”
编辑:邓小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