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瓯王庙位于市区华盖山西麓,2011年8月4日,东瓯王庙重修工程开工仪式在华盖里东瓯王庙旧址举行。重修工程修缮了门台,恢复了原有照壁、月光池、厢廊、东瓯王大殿及配殿、东瓯王塑像的设计布局。今年4月17日,东瓯王庙竣工并免费向市民开放,东瓯国历史陈列馆也与近日开馆迎客,“寻找温州城市千年记忆”暨温州文脉之旅第一站,来到了焕然一新的东瓯王庙。
东瓯王庙的历史和由来
温州古称瓯越。据历史记载,东瓯王驺摇是越王勾践的后代,因“率越佐汉灭楚”有功,汉“高帝封王(东瓯王)于越”。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汉廷封驺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称东瓯王。东瓯国地域范围大致包括今温州、丽水、台州三地。驺摇管理东瓯国期间,使温州的生产、文化得以迅速发展,改变了瓯人的落后状况。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先贤,建造了东瓯王庙祭拜。历史上,东瓯王庙几经迁移,明成化十三年(1477)迁于今市区华盖山西麓,改华盖山东岳庙为东瓯王庙。东瓯王庙是我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其留存的门台于1981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建的东瓯王庙保留部分历史古迹
在东瓯王庙广场可以看到,一堵“砖墙”赫然矗立眼前,这堵高约3.5米、宽约8米、厚约0.8米的“砖墙”就是东瓯王庙的照壁,之前湮没在旧民宅内,今年3月份重见天日。照壁后面是一个呈梯形状的月光池,也在这次修建过程中重新挖掘出来。
走进门台,正门前是放生池,左边是一排厢廊,正面就是气势恢宏的东瓯王庙主殿。殿内,东瓯王像栩栩如生,塑像上方挂着一牌匾,写着“东瓯人文始祖”,塑像左右各有一牌匾,写着“王业千秋”、“开辟之功”。
东瓯王庙共占地2000余平方米,其中主殿为一层构造,占地约300平方米。主殿内除展现东瓯王像外,还陈列了四幅壁画,采用汉代画风,主要展现劳作生产、佐汉灭秦、民俗生活、迁徙江淮四个主题场景。
东瓯国历史陈列馆,是东瓯王庙的配殿部分,分上下两层,共400平方米,踏入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东瓯王祭祀巡游沙盘模型,点击模型旁边的触屏,东瓯古国的文明史便会通过影像清晰地投射在前方的大屏幕上。陈列馆四周,是几块图文并茂的展板,重现了先秦东瓯、东瓯王国、同室操戈等场景。在陈列馆的醒目位置摆放着20多件文物,它们有的是从民间征集而来,有的则是在东瓯王庙重修过程中才得以重见天日。
东瓯王庙的用料相当考究
记者在东瓯王庙看到,主、副殿均采用木头架构,而屋顶则采用琉璃瓦,远远望去,东瓯王庙显得大气恢弘,透出古朴气息。
据了解,东瓯王庙主、副殿除瓦椽采用杉木外,其余柱子、枋、梁、门窗、楼梯、楼板等所用木材均是产自非洲的菠萝格木,价格颇高,每立方米要数千元。
温州文物保护考古所副所长黄培量介绍用这种木头,一方面考虑建筑等级,毕竟东瓯王是温州人文始祖。另一方面考虑到建筑的永久性,这种木头抗腐蚀性强,不容易蛀虫。东瓯王庙是我市首座由政府出资修建的、整体使用菠萝格木的庙宇,主、副殿共耗费约900方菠萝格木。
主殿的柱子有28根,其中金柱(殿内主柱)10根,每根高约12.6米,直径60多厘米。由于木头还存有水分,现在主、副殿均未上漆,据悉,一般建成三四年后才可上漆。
专家认为,东瓯王庙承载着东瓯古国辉煌历史记忆,是温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文脉所系。修建东瓯王庙对于保护、传承和弘扬温州独特的文化有着重大意义,可以进一步增强大家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
编辑:王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