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安的街巷里,警号139081的戴志坚已成为群众心中“靠谱”的代名词。自2013年从警以来,他扎根基层十二载,凭借对法治的坚守与对群众的赤诚,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获评“浙江省千名好民警”等称号。如今,作为2025年“最美浙警”候选人,他依然每天奔波在马屿镇的街头,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基层民警的担当。
一份信任,成了他工作的新“快捷键”
2024年9月,戴志坚因一段“教科书式执法”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他蹲下身与残障卖唱者平等对话的画面,让“温度执法”一词深入人心,执法视频获14.5亿次播放。
一年过去,戴志坚的工作发生了许多变化。
“戴在不在上班?我要找他。”如今在马屿派出所,这样的点名求助已成常态,更有些群众把他当作“公安界的人脉”。这种信任,让他的调解工作更加顺畅——群众的对立情绪减少了,更愿意静下心来听他分析。
一起纠纷令他印象深刻:几名中年男子与一名20多岁的小伙子发生冲突,小伙子的哥哥闻讯赶到派出所,场面一度失控。“一进调解室,看到墙上那张街头劝导的照片,认出我说‘这个人怎么跟你这么像’,态度立刻转变,坐姿都端正了。”原本可能升级的肢体冲突,在认出戴志坚的瞬间得以化解。
还有前不久的一起警情。一名有轻生倾向的小伙子需要“谈判专家”介入,戴志坚被点名前往。“和他聊开后,他同意接受治疗,并和父母沟通。”然而上周,这名小伙子再次产生自杀念头,在派出所门口徘徊了两个多小时等待戴志坚出警归来。“他说只信我。那天我陪他在调解室聊了很久,安抚他的情绪,鼓励他安心接受治疗。”
了解到小伙子难以承担每月六七千元的治疗费用,戴志坚主动联系了其所在村的村书记。“虽然不是我们辖区的,还是想多走一步。”在他的协调下,村里帮助其办理了低保。“现在一个月基本上不用花治疗费了,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一种传承,让温暖走进更多群众心里
戴志坚的群众工作法,正在新一代民警身上传承。
作为戴志坚的徒弟,马屿派出所民警陈泓丞经过耳濡目染已深刻体会到,师傅那套“将心比心”的工作法,就是走进群众心里的“金钥匙”。
近日,75岁的吴奶奶手提5个红色袋子,花了四十多分钟专程来到所里。袋中装着长寿面、年糕,还有代表美好寓意的树叶和红旗,她感谢陈泓丞成功调解了其女儿女婿的家庭矛盾,并定期回访,防止纠纷再发生。过了两天,陈泓丞又收到一面印有“警心护民防诈骗,尽职尽责暖人心”的锦旗,这次则是因为他及时为群众保住了养老钱。
戴志坚坚守的“温度执法”理念,还在更多民警心中生根发芽。“要讲究方法、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坚持原则、体现温度;不和群众对立、不损害群众利益、不伤害群众感情”——作为警校兼职教官,他在基层沉淀十二年的“五要三不”工作法,已成为全市学习的范本。
身份多了,责任重了,工作更忙碌,而戴志坚的初心从未改变——“人民至上”,体现在对每一起警情的处理中:调解纠纷时,多听一遍当事人的倾诉;走访社区时,多留意那些需要特别关照的家庭;即便深夜值班,也坚持把群众的每一个诉求跟踪到位。褪去“网红”光环,他依然是那个愿意为群众“多走一步”的基层民警。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网红警官”戴志坚:他被群众当作“公安界的人脉”
监制:张佳玮 | 责任编辑:张朋杰 | 编辑:姜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