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我就是不还!有本事卖我房子!”鹿城区人民法院的执行接待室里,被执行人廖老伯的声音在电话中显得异常刺耳。
执行干警谷祖博挂断电话,看向眼前77岁高龄的申请执行人张老伯,郑重承诺:“您放心,过几天我去开封,一定帮您把这笔欠款要回来。”
张老伯自1982年起开始经营一家电器厂,今年61岁的廖老伯是他的老客户,二十几年来廖老伯均从张老伯处采购开关零件,在河南开封开店售卖。2020年10月,双方结算货款,廖老伯出具4.5万元的欠条一份,此后却仅支付货款1.5万元,剩余货款3万元迟迟未还,张老伯催讨未果,诉至鹿城法院。
可庭审时廖老伯无故缺席,判决生效后更是玩起“消失”,把一场债务纠纷变成了张老伯的“独角戏”。
谷祖博调查发现,廖老伯在开封名下有两套房产,并非无钱可还,为何态度如此?带着疑惑,谷祖博踏上千里赴汴的执行路。
一到开封,谷祖博就直奔廖老伯房产所在地,几经周折才通过其女婿找到廖老伯的店铺。怕影响生意激化矛盾,谷祖博特意换了一身便装,悄悄来到廖老伯店中。
“法官,我不是赖账,是咽不下这口气!”面对突然出现的谷祖博,廖老伯震惊之余,开始道出自己的“心结”。原来,张老伯的电器厂拟注销经营时,两人曾有过口头约定,尾货由廖老伯代卖,卖不完可退回。“说得好好的,怎么突然把我告到法院去了!”
看着与电话中态度180°大转变的廖老伯,谷祖博心里渐渐有了数——这不是“老赖”拒执,而是赌气产生的“心结”。他没有急于讲法理,而是先拉近距离:“你们合作二十多年,都知根知底,别因赌气伤了情分。张老伯年纪大了,或许是急着清账注销厂子,忘了口头约定。”
为了让两人直接沟通,谷祖博当场拨通了张老伯的视频电话。在他的反复撮合下,镜头两端,这对二十多年交情的老友渐渐打开话匣子。得知实体经营不易,廖老伯还剩五千左右的货物没卖完,张老伯表示,廖老伯可以偿还2.5万元,剩余货物退回即可。
“张老伯如此体谅,你别再置气了,千万别因小失大。”在谷祖博的诚恳劝说下,廖老伯再也不复之前的抵触,当场履行了2.5万元的货款。
“谷法官,多亏你跑这一趟,保住了我和老张的老交情!”临走时,廖老伯握着谷祖博的手反复道谢。
夕阳铺满开封的街道,谷祖博带着结案材料踏上返程。这场千里赴汴,“法结”解,“心结”消,一段廿载老友情,在执行温度中得以重新延续。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鹿城执行干警千里赴开封,挽回一段廿载老友情
监制:张佳玮 | 责任编辑:张朋杰 | 编辑:姜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