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清市公安局AI创新研究室
一名民警正埋首敲击着键盘
电脑上满是密密麻麻的代码
身旁则是一堆法律、大数据、
人工智能的专业书籍
他,就是叶春阳
十四载从警生涯,他用奋斗淬炼出两种别样的“精彩”:曾经的他,身处一线、坚韧果敢,用刚性执法彰显公平正义,用柔性关爱使人迷途知返;现在,他积极学习、研究科技,将现代警务与AI科技融合,让平安从现实世界延伸至数字网络。
科技赋能
以匠心铸牢平安之盾
因喜欢研究、崇尚科技,叶春阳主动将个人数学特长融入“公安大脑”的AI警务建设,于2022年底在全省公安系统率先参与创立AI工作室,他紧贴实战需求,带领团队陆续研发打造出一系列轻量级机器学习模型应用,这些技术成果见证了温州公安向现代警务的迭代升级。
正值大模型兴起之时,叶春阳紧贴科技前沿,探索性地将开源模型嵌入多个接处警与线上处置场景,率先打造出一套可复制的问答应用系统。该系统融合了39部法律法规与超过2万份文书及处置材料,配合“AI巡防”智能匹配,已累计为实战调度提供逾万次精准辅助,推动执法向更高效、更精确的方向发展。
而在事关民生的反诈工作中,叶春阳还打造出“大模型辅助反诈场景应用”,大幅优化了风险预警、紧急支付、受立案件、资金查冻等环节的数据质量,减少了民辅警机械劳动和“轻脑力”劳动,更全面优化了风险预警、紧急支付、资金查冻等环节的效率与精度,使得各项业务平均耗时缩短了20%~75%,为智慧反诈提供了新路径。
从守护校园安全的“未成年人校园安全模型”,到精准识别矛盾隐患的“民转刑风险人员预测模型”,再到助力企业维权的“电气知识产权风险感知模型”…… 叶春阳始终聚焦一线警务的痛点、难点,以“轻量级、实战化”为核心,打造出一系列 “接地气” 的 AI 模型。这些模型如同一个个“智慧哨兵”,渗透到社会治安防控的各个角落,为警务工作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实现“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聚焦减负
用技术激活警务效能
“太智能了!以前熬夜填表,现在一键就能生成。” 为基层减负就是向战斗力赋能,叶春阳直面长期困扰民警的“表格难”“录入烦”等问题,自主研发了一款浏览器插件——“智录通”。通过将大语言模型智能嵌入浏览器环境,“智录通”实现了多系统、多格式表单的自动识别、智能解析与一键填报,真正把民警从重复性、机械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技术的革新带来了效率的飞跃:以往平均需耗时2小时的反诈案情录入,如今仅需30秒即可完成;原本手工制作文书动辄90分钟,现在压缩到5分钟以内;整体重复录入工作量下降近80%……极大缓解了基层“表格压力”。
“智录通”凭借其“小快灵”的实用特性赢得广泛赞誉,并被要求在全省推广。目前,“智录通”已走出温州,在全国多地公安机关落地应用,日均服务调用超4万次,成为深受一线欢迎的“明星工具”。叶春阳以技术真正实现了“向科技要警力”,为数字警务建设贡献了宝贵的“温州经验”。
律剑所向
以初心守护民心所安
叶春阳对基层痛点的敏锐洞察,以及他用技术为民解忧的那份执着,源于他早年扎根一线、惩恶扬善的从警初心。
2012年7月,初任乐清北白象派出所民警不久的叶春阳意外收到了一封来自看守所寄出的明信片,明信片最后写着:“只要我这次出去,能好好做人,就当报答你了”字样。
这要从叶春阳当年碰到的一桩棘手案件说起。当时,一犯罪团伙在温州台州等地四处流窜,于辖区内作案多起,而苦于当时技术有限,受害者又三缄其口,该案未曾告破。面对这团迷雾,叶春阳没有退缩,走访每一处发案现场,抽丝剥茧梳理每一缕线索,最终突破瓶颈,确定了以蔡某为首的涉及13人的黑恶团伙,所有犯罪对象随后被成功抓捕。通过该案,还深挖破获另一起6人贩毒团伙案件。
然而,破案的喜悦并未让叶春阳感到轻松。他深知,法律不仅是惩治罪恶的 “利剑”,更应是挽救迷失灵魂的 “灯塔”。他自学心理咨询技能,在办案交流中与嫌疑人建立信任,让他们转变了态度。其中,蔡某的转变尤为明显。蔡某因长期缺乏管教,最终跌入犯罪深渊,而叶春阳的关怀与开导,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那张明信片便是他改过自新的决心见证。
这样的经历并非个例,7年的抓捕办案生涯里,叶春阳始终冲锋在打击犯罪的最前线:先后侦破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2起、恶势力集团案件4起等重大案件;曾跟踪嫌疑人驾车两千余公里,深入贵州深山勇擒持刃歹徒;也曾在异地办案时,独自一人与三名壮汉对抗,直至援兵到来,才满身红肿地瘫倒在地…… 每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都彰显着他作为人民警察的无畏担当。
人物名片
叶春阳,男,中共党员,1989年6月出生,2011年入警,现任乐清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综合中队副中队长,先后荣获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个人、温州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突出贡献个人等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
来源:平安温州
原标题:他自主研发的浏览器插件已走向全国
监制:张佳玮 | 责任编辑:张朋杰 | 编辑:姜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