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至12日,浙江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在温州举行。会议对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现代城市治理的中坚力量,温州公安以科技强警为引擎,推进一场场“科技+实战”的深刻变革。从守护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到筑牢云端网络的安全线,一系列硬核警用科技融入城市肌理,为城市安全与高效治理解锁“超能力”。
天上无人机实时跟踪,路面抓捕队紧紧跟随。红灯路口,警察一拥而上,将犯罪嫌疑人紧紧按住……这一幕就发生在日前温州公安的一次抓捕中。在这场抓捕行动中,警方通过“无人机+地面警力”的空地协同模式,顺利保住了群众的财产安全。这样“科技+实战”的新型工作模式,在温州已经屡见不鲜。
机器狗巡逻街头,无人机穿梭楼宇,城市的日常管理处处可见高科技智能设施的身影。浙BA掀起全民篮球热潮,场场爆满给场馆安保带来了新挑战。而在体育馆外,是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巡特警队员带来的“球警官”在紧张执勤。这个憨态可掬的“大黑球”速度最高可达35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仅需约2.5秒,是全球首款参与公安实战应用的水陆两栖球形机器人。除了能够跟随巡特警完成巡逻任务外,它还能适应野外、滩涂、沙漠等复杂的地形地貌,能执行追踪、格斗、抓捕等警务任务,完美演绎“人机协同作战”的高效与安全。
在温州公安的“黑科技装备库”里,还有不少“隐藏款”,能助力警务战力拉满,其中就包括犬型机器人。据介绍,这位“汪队长”内置摄像头,可在工作期间将摄录画面通过网络实时回传指挥室大屏。同时,依托其高机动性、高载重的特点,还可以在犬型机器上挂载机器抓手、热成像双光谱摄像头等模块设备,进行遥控排爆、远程侦察等任务。无论是球警官、汪队长,还是服役中的排爆机器人、无人机战队,科技赋能实战,它们都为平安温州建设提供硬核保障。
智能设施在城市交通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下午5点35分,市区汤家桥转盘附近迎来了下班晚高峰。这时,一架无人机从天而降,飞至低空盘旋喊话:“温州交警温馨提醒,驾驶电动车请佩戴头盔,注意安全。”来往车辆在这位“空中交警”的指挥下,各行其道,城市交通秩序井然。
距离汤家桥转盘2公里外,温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情报指挥中心的交警视频巡逻时,发现飞霞路龟湖路口有车辆违停。空中交警巡弋出动,发现目标,发出语音警示:“温州交警温馨提醒,此处为严管路段,禁止停车,请迅速驶离。”只见车主将车子行驶至斑马线处正准备停车,被“空中交警”再次逮个正着,空中无人机传来:“再次警告!此处禁止停车,请立即驶离。”
交管飞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全天候待命的“空中交警”,能实现违停车辆管理、事故快处快撤、绿波效果监测、重点对象查缉布控等,构建起覆盖重点区域的立体化巡查网络,推动巡查模式向智能化、自动化升级,让科技成为道路畅通与市民安全出行的强大保障。
除此之外,随着数字化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温州还以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基层智治大脑试点为契机,开发上线“城市大脑”2.0版。在温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借助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壁垒,集成交通、医疗、环境、公共安全等多领域实时数据。智慧大屏上实时跃动的数据,让城市治理“看得见、读得懂”,实现了城市治理“一屏掌控、一网统管”的智慧治理模式。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智慧城市有何“超能力”?
监制:张佳玮 | 责任编辑:张朋杰 | 编辑:姜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