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最美浙警
编者按:根据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有关部署,2025最美“浙警”宣传选树活动于近日开展。本次活动紧扣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5周年主题主线,集中宣传选树一批在推进共富、共治、生态“三大警务”建设,加快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等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重点倾斜长期扎根公安基层一线,任务艰巨繁重岗位。全力塑造浙江公安“三能浙警”最美群像,凝聚起奋力推进浙江公安工作现代化先行领跑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浙江瑞安的街巷里,警号139081的主人戴志坚,是群众口中“靠谱”的代名词。这位1989年出生的中共党员,2013年从警已扎根基层十二载,凭借对法治的坚守与对群众的赤诚,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获评“浙江省千名好民警”“温州好人”等称号,用“俯身共情”的姿态与“剑锋柔肠”的担当,诠释了新时代基层民警的“硬核”本色。

俯身听民意:“温度执法”获14亿次点播
戴志坚的“硬核”,首先硬在对“人民至上”理念的极致践行上。2024年9月7日晚,瑞安马屿镇的路灯下,残障卖唱者的高音喇叭引发居民投诉,矛盾一触即发。面对僵局,戴志坚没有简单强制制止,而是俯下身与对方平视:“中国人祖上三代都是种田的,没有谁天生比谁高贵,但不能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短短几句话,既守住“噪音扰民违法”的法律底线,又饱含人文关怀,瞬间化解冲突。这段执法视频全网播放量超14亿次、点赞1500万+,被省市领导评价为“教科书式执法”,600余家媒体争相报道。而这背后,是他十余年在基层积淀的群众工作智慧。
初入警时,不会方言、性格内向的戴志坚在泰顺泗溪派出所跟班学习,看所长用幽默化解纠纷;调任仕阳派出所后,又跟着全国人民调解先进个人林全法“搬凳子听课”,深夜上门调解土地纠纷时悟透“走进群众内心”的真谛。在这些积累的基础上,他提炼出“五要三不”群众工作法——“要讲究方法、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坚持原则、体现温度;不和群众对立、不损害群众利益、不伤害群众感情”。如今这套工作方法已在温州全市推广。
剑锋护平安:案卷内外的“刚柔并济”
打击犯罪是警察的天职,戴志坚的“剑锋”向来锐利。2017年参加温州反诈培训时,他半个月内破获两起电诈案,追赃挽损50余万元,获“电诈克星”美誉;2018年世界杯期间,他通宵梳理半米高案卷,用精准数据加速网络诈骗案突破,随后又投身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同事们都说:“坚哥办案能力特别强,思路清晰,有他在大伙儿都觉得稳。”
2022年,他敏锐察觉辖区赌徒滥用麻精类管控药物“泰勒宁”的动向,主动请缨连续奋战,不仅抓获十余名嫌疑人,更循线摧毁一条从武汉到瑞安的贩毒链条。该案成为全省首起全链条打击麻精类药品专案,经央视报道后有效提升群众禁毒意识。
而剑锋之下,更见柔肠。2021年河南收网行动中,他制伏嫌疑人胡二时,看见其三岁孩子在场,当即收起手铐,笑着对孩子说“叔叔和爸爸闹着玩”。这一举动让胡二深受触动,刑满后第一时间联系他承诺“遵纪守法”。在反诈工作中,他制订“30分钟电诈止付指南”与骗子抢时间,每年开展近万人次宣防,那句“再给家属打个电话叮嘱”,成了最暖的“口头禅”。
一诺重千钧:把“小事”办进群众心坎
“答应群众的事,必须做到。”这是戴志坚的从警信条。2018年暴雨夜,辖区养殖场有机肥冲入农田,村民围堵讨说法。面对“警察代表谁”的质问,他一句“我帮大家解决”,便踏入满是污水猪粪的农田取证。浑身污泥的身影,让村民气消了大半,称呼也从“你们警察”变成“我们民警”。
2020年,57岁的章老伯想将身份证上的“蔡”姓改回祖姓“章”,这桩看似琐碎的事,关乎老人一生夙愿。戴志坚奔波浙闽两地数千里,走访十余名证人、翻阅尘封档案,3次组织会商据理力争,最终帮老人圆梦。当“老章”紧握他的手落泪时,所有奔波都有了意义。
就连群众“找狗”这样的小事,他也放在心上。市民毛先生的狗走失,因监控模糊难以追踪,他深夜12点特意致电致歉并约时间重查。“做一片厚实的海绵,吸收群众愁苦,释放社会和谐”,正是这份执着,让他成了群众最信赖的“坚师傅”。
从街头调解的暖心话语,到打击犯罪的锐利锋芒,戴志坚的“硬核”,从来不是外在的强硬,而是内心对法治的坚守、对群众的赤诚。这位扎根基层的民警,用十二年青春证明:最动人的执法是有温度的,最坚实的担当是为民的。而他,只是万千基层民警的缩影,以点点微光,汇聚成照亮平安中国的星河。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硬核民警戴志坚 以温度守法治 用初心护民生
监制:张佳玮 | 责任编辑:张朋杰 | 编辑:姜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