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鹿城区构建低空经济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模式
温州市鹿城区立足城市资源禀赋,以低空经济为纽带重构城市功能体系,实现“空间立体开发、服务精准嵌入、治理效能跃升”。今年以来,规划无人机起降点292个,开辟城市阳台—江心屿载人观光等特色航线18条,引育低空企业19家,主城区低空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01盘活空间资源,融入城市现有功能
一是基础网络先行。编制区级低空经济三年行动方案,将低空基础设施纳入城市远景规划,高效盘活停车场、楼宇天台等闲置空间资源,规划打造“一街道一枢纽、一社区一节点”的起降网络。低空经济设施网、航线网、通信网、服务网等“四张网”深度融入城市大脑,贯通交通、应急、文旅等系统数据接口,构建鹿城区低空经济数据要素支撑底座,实现空域资源“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目前,建有5G—A通感一体基站4处,大型无人机起降场5处,开通运营航路路线28条。
二是新兴产业引入。依托中国(温州)智能谷平台资源,全面实施“金八条”专项政策,绘制低空经济产业链招商图谱,落地温州低空经济产业孵化园。构建“前端展销服务、中端行业会展、后端维修检测检验”全流程支撑体系,加速产业资源高效汇聚。目前,智能谷已建设省级平台1个,引进科研院所8家。
三是创新动能激发。依托未来城市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低空数据智能中心,开展数据建模、数据处理方面研究,创新打造的实景三维数字孪生基础系统获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银奖。推动关键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推出“拨投联动”新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更多市场资本参与硬核技术投资,2025年已拨付资金300万元,预计可吸引社会资本1500万元。
02嵌入服务功能,催生城市消费动能
一是文旅名片焕新。深度融入七都岛、江心屿“一岛一屿”特色城市肌理,开通全省首条城市核心区穿城航线,推出空中游览、航拍摄影等沉浸式消费项目。依托江心屿空中地标(浙江)试验点,创新推广全国首个AIGC“低空融媒”应用。目前,完成江心屿载人eVTOL首飞,常态化开展无人机表演120余场,飞行记录6万余架次,飞行项目获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一等奖。
二是赛事经济激活。顺应近年来赛事经济热潮,建设低空飞行考试培训中心,高水平筹办全市青少年航模锦标赛等无人机竞技赛事,吸引参赛者700余名。打造七都特色低空教培科普基地,构建“教培—赛事—消费”产业闭环,举办标准化教学实践120余场。
三是物流体系升级。依托城市区域消费中心优势,在商务楼宇、产业园区等广泛布局智能起降点,构建“区域物流中心+社区配送网点+终端投递点”三级低空物流网络,架设城市空中快线,探索无人机即时配送场景。目前,已在温州国际鞋博城等场地布设运载无人机机场,投送点超50个,服务里程超6000千米,配送效率提升50%。
03赋能城市治理,突破传统能力边界
一是统筹空域监管。落地浙南首个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打造“智慧巡控+智能反制”双平台监管体系,集成飞行计划统筹管理、飞行流量实时监控、飞行调度统一指挥、安全风险快速处置等功能。目前,飞行服务平台已录入无人机224架,登记飞手236名,完成飞行计划51次。
二是迭代应急体系。构建智慧城市低空应急响应网络,探索建立“空中110/119/120”体系,依托七都消防站打造无人机消防救援培训中心,迭代升级“快反卫城”警务应用4.0版,开辟低空血液、药品紧急运输通道,提升应急救援、物资运输能力。目前,累计出动“空中110”1874架次,完成血液制品配送2000余架次。
三是丰富治理场景。结合政务工作实际需求,探索低空技术应用破解传统治理难题。比如针对高墩、跨江桥梁传统管养难点,推出“公路无人机自动巡检”项目,高效完成无人机全自动日常巡检、数据采集及桥梁病害信息智能识别等任务。目前,推出低空治理场景10个,破解火灾事故现场快速建模、高墩桥梁勘测、违建巡查等“老大难”共性问题20个。
来源:浙里改、鹿城区交通运输局
原标题:鹿城区:构建低空经济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模式
监制:张佳玮 | 责任编辑:张朋杰 | 编辑:姜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