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检察之窗 -->正文
当骑手父亲的“星星”被看见:温州检察官为他们点亮护航灯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4日来源:检察日报

近日,《检察日报》《方圆》杂志对温州检察机关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保护流动儿童合法权益的生动做法进行了报道。现将稿件转发如下:

2019年10月

亮亮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

一家医院呱呱坠地

在由两个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家庭里

亮亮曾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然而,亮亮3岁时被确诊为自闭症

母亲悄然离去

父亲李纹峰独自带着儿子

在生存与责任的夹缝中艰难挣扎

当检察官第一次见到李纹峰时

看到的不仅是

堆积如山的药盒、吃剩的外卖

还有一个父亲濒临崩溃的绝望

和一个“星星的孩子”无声的呼救

跟随父母在城市间“漂流”

李纹峰的人生轨迹,是中国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缩影。18岁离开贵州山区,他在广东深圳的流水线上打磨过青春,在温州鞋厂的计件车间里挥洒过汗水。2020年,他在龙湾打工时与同为贵州籍的女友赵小霞组建了临时家庭,年轻的两人还不“懂事”,每月的工资几乎都用于吃喝玩乐,没想过未来,也没遇到难题。

亮亮出生后,这个家庭虽然不富裕,也算温馨。然而,在亮亮2岁时,李纹峰发现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不太一样——他不听指令、走路经常摔跤,甚至对父母的呼唤毫无反应。在李纹峰的印象里,亮亮从来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

2022年1月,李纹峰和赵小霞带着亮亮前往广州某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自闭症,并伴有其他精神发育迟缓和脑发育不全的症状。亮亮成了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特殊群体中的一员——自闭症儿童。这样的孩子就像星星一样孤独地闪烁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他的家庭,往往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诊断书上的“精神发育迟缓”像一纸判决,将这个家庭推向绝境。亮亮不会穿衣吃饭、无法眼神交流,更让李纹峰痛心的是,连最基本的亲子互动都成为奢望。“有次他盯着旋转的电风扇发呆,然后突然举起双手开始转圈,不哭也不笑,没有任何情绪。我突然发现,我们活在不同的世界里。”李纹峰告诉《方圆》记者,可是亮亮长得白嫩可爱,五官也没有异常,怎么能是残疾人呢?

“我不愿意相信这个结果,把亮亮带回老家贵阳的医院看,后来又去了温州,结果医院给出的结论都是一样的。”李纹峰看着手机里老师发来儿子康复训练的照片说,为了看病、治病,除了自己的积蓄,还有问父母、亲戚、朋友借的钱,十几万元花光了,就卖了老家房子,最后连姐姐给的几万元救命钱都打了水漂。为了让亮亮得到更好的治疗,李纹峰在姐姐的帮助下将他送进温州一家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康复训练,虽然费用并不低,但已经是他们能做的最好的选择了。

不过,自闭症的康复治疗需要长期、系统的训练,费用高昂。面对沉重的经济压力,赵小霞选择了逃避。2022年2月12日,她将孩子留给李纹峰后离开,从此杳无音信,也再未支付任何抚养费。监控录像里,她抱着行李头也不回的背影,成为李纹峰心中永远的刺。

电话不接、微信拉黑,亲戚朋友也都尝试联系,但赵小霞就是这么“消失”了。孩子的治疗不能停,但李纹峰的家庭本就困难,母亲因身体疾病需要常年吃药,而亮亮由于自理能力差,无法正常上幼儿园,需要专人照顾。李纹峰无法找到全职工作,只能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亮亮的康复治疗被迫中断,家庭陷入绝境。

为了挣钱,曾经的深圳电子厂技工,成了风雨无阻的外卖骑手,电动车后座绑着的不仅是保温箱,还有随时需要照料的特殊孩子。

支持起诉,让父爱不再孤军奋战

赵小霞“失联”,李纹峰应该去哪里讨要抚养费呢?

李纹峰所在的温州市龙湾区,有数量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政府为此打造了专门的就业综合服务体系和相关服务站。2023年7月,龙湾区检察院依托“民事支持起诉工作站”捕捉到这个特殊家庭的信号。龙湾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检察官林智在走访中了解到,李纹峰曾多次尝试与赵小霞协商抚养费问题,但均被拒绝。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赵小霞“失联”,李纹峰不知道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这类案件涉及流动儿童的合法权益,我们必须介入。”林智向《方圆》记者表示,作为外来务工人员流入较大地区,龙湾区流动儿童数量庞大。与居住地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在教育、医疗、生活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容易遇到障碍,部分流动儿童面临监护能力不足、心理健康关爱不足、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城市和社区融入困难等问题。

“抚养费追索不仅是经济问题,更关乎孩子的生存权。本案中的亮亮,跟随父母离开户籍地贵州来到温州生活,是典型的流动儿童,存在家庭生活困难、自身残疾、监护缺失等问题,我们在加强关爱保护的同时,更需保障其合法权益。”林智进一步表示。

因此,龙湾区检察院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出发,支持李纹峰提起的由李纹峰抚养亮亮、赵小霞支付合理数额抚养费的诉讼请求。2023年9月,龙湾区检察院启动民事案件支持起诉程序,向法院送达支持起诉意见书,建议法院判令赵小霞履行法定的抚养义务,并支付抚养费。法院采纳龙湾区检察院意见,支持李纹峰全部诉求。

尽管赵小霞拒不到庭,法院仍依法作出缺席判决:亮亮由李纹峰抚养至独立生活;赵小霞需支付抚养费共计17.2万元,分期履行。然而,判决生效后,赵小霞仍未履行义务。法院调查发现,她名下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最终裁定终结本次执行。

“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孩子的治疗怎么办?”李纹峰陷入了新的困境。

多元救助传递司法温情

案结事未了。如何帮助亮亮重返校园,如何帮助亮亮一家纾难解困?龙湾区检察院并未止步于法律判决,而是同步启动了司法救助程序。

经调查,亮亮因自闭症被普通幼儿园拒收,而特殊学校的康复费用每月高达数千元,李纹峰根本无法承担。此外,李纹峰的母亲需要长期服药,家庭经济极度困难。

“我们审查发现,亮亮符合司法救助条件,我院秉持‘应救尽救’的司法救助原则,以长远救助为目标,针对亮亮具体情况,联合有关单位,借助社会专业力量,第一时间协调开展多元救助帮扶。”龙湾区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检察官潘琳娅说。

“司法救助不是简单地发一笔钱,而是要真正解决被救助人的长期困难。”潘琳娅说。龙湾区检察院联合多个部门,对亮亮一家启动司法救助“绿色通道”,并制定了“多元救助方案”:依托龙湾区慈善总工会设立的“司法救助专项基金”,快速筹措救助资金,并帮助亮亮联系入学某特殊学校(系定点康复机构),将司法救助金直接发放到特殊学校账户,确保该款项用于亮亮的康复治疗。此外,龙湾区检察院积极对接残联,将亮亮纳入残疾儿童康复补贴对象,每月的补贴用于康复训练。

亮亮进入寄宿制特殊学校后,不仅解决了李纹峰无法全天照顾的难题,还让亮亮获得了专业的教育和康复支持。龙湾区检察院还依托就业帮扶机制,为李纹峰提供就业培训、工作岗位推荐,帮助他找到稳定工作,增强家庭“造血”能力。

“救助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龙湾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卉介绍说,此案系检察机关根据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未来发展需要,给予特殊、优先和全面保护,跨区域协调实施综合多元帮扶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龙湾区检察院联合该区人社局等8个部门制定《涉未流动人口就业帮扶协作细则》,创建信息共享平台,打造就业帮扶基地,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完善流动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成员就业帮扶体系,并辅以司法救助、社会救助、心理矫治等,推动形成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合力,认真做好救助“后半篇文章”,真正做到“一次救助、长期帮扶”。

“孩子终于可以上学了,我也找到了工作,是检察机关给了我们新的希望。”李纹峰告诉记者,“以前觉得,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但现在,我觉得还能再拼一拼。”

对流动儿童的关爱要走得更远

龙湾区检察院检察官在某特殊教育学校走访

亮亮的故事,是众多流动儿童及其家庭的一个缩影,也是龙湾区检察院回应群众诉求、保护流动儿童合法权益的生动体现。

“流动儿童远离家乡,随父母来到陌生的城市,在这里,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林智说,一方面,由于户籍限制,他们在入学时往往受到诸多限制,难以进入公立学校,只能选择费用较高的私立学校或特殊的康复机构。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们难以承担高昂的学费和康复费用,导致亮亮这样的流动儿童无法接受系统的教育和康复训练。

而这样的家庭大多经济困难,父母为了生计奔波,难以全身心照顾孩子。亮亮的父亲李纹峰为了孩子的康复,卖掉老家的房子,向亲戚借钱,辞去工作全职陪伴孩子,家庭经济状况日益艰难。

“亮亮的成长之路仍在继续,他的故事提醒我们,每一个‘星星的孩子’都值得被关爱和呵护。未来,需要检察机关和政府、社会、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完善相关机制,为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在城市中找到归属,实现更好的发展。”林智说,“我们也希望能推动更多政策落地,让每一个‘星星的孩子’都不再孤独。”

今年5月底,《方圆》记者跟随检察官来到亮亮所在的温州市瓯海区某特殊学校的康复教室时,5岁的亮亮正跟着老师、同学专注地跳着竹竿舞。令人惊喜的是,曾经黑瘦、呆滞、始终紧握积木不放的他,如今能自然张开双手跟随节奏舞蹈。“这是亮亮有了安全感、对环境信任的表现,是一年多康复训练的重要成果。”学校校长向记者解释,最理想的结果就是,经过一两年康复训练,亮亮能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可以转学到普通的特殊学校,享受免费、更适合的特殊教育。

这颗曾经孤独的“星星”,终于在他的世界里看到了更多光亮。

(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来源:温州检察

原标题:当骑手父亲的“星星”被看见:温州检察官为他们点亮护航灯

监制:张佳玮 | 责任编辑:张朋杰 | 编辑:姜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