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民主党派 -->正文
民进会员李伟:舞台上下皆为民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3日来源:温州民进网

  在龙湾文化艺术界,提起民进会员李伟的名字,总能让人联想到两个关键词:“舞台转身”与“民生坚守”。作为温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龙湾区文化馆馆长,他从省城的歌舞团首席演员蜕变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把舞台搭到百姓家门口,将建议写到群众心坎里,用12年光阴书写了“艺术为民”的履职答卷。

  从“首席舞者”到“文化园丁”:把艺术种进百姓生活

  “我的根在温州,家乡的文化土壤需要有人深耕。”2012年,李伟放弃杭州歌舞剧院首席演员的事业编制回到龙湾。带着初心,他扎根基层文化一线,开启了“以艺润心”的履职之路。

  12年间,李伟化身“文化匠人”,他参与创作音舞戏书画等原创作品268件,其中原创舞蹈《爱到头发像盐白》摘得浙江省“群星奖”,原创歌曲《妈妈的酒》作为浙江唯一的歌曲节目入围全国群星奖决赛。这些扎根民间的作品,将瓯越文化的种子播撒到百姓心间。

  作为区文化馆馆长,李伟创新推出“流动式文化馆”服务模式,把优质艺术课堂送到社区广场、工业园区、拆迁安置小区等,推动区文化馆年均开展公益培训400余场,惠及群众20万人次。在推动“艺术疗愈进校园”试点工作中,李伟在10所中小学讲授了戏剧减压课程,使学生抑郁倾向得到明显缓解。当看到曾经沉默的孩子在舞台上自信起舞,他感慨道:“艺术的力量,就是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光彩。”

  以“民生视角”破题解难:让建议成为惠民“施工图”

  当选人大代表以来,李伟始终以“脚下有泥土,心中有人民”的态度深耕调研一线,以“文化+”思维聚焦民生热点,传递百姓心声,用建议架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他的建议本里记满了“带着体温的民生观察”:社区文体活动场所不足、文艺类培训投诉不断……最终都转化为直指民生痛点的代表建议,从组建温州市歌舞剧院到促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每一份建议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谈及履职经历,李伟表示,令他感触最深的是温州高新文化广场大剧院从“纸上建议”变成“地标建筑”。当时,不少人质疑“基层建大剧院没必要”,对此,李伟在市人代会上展示了百余位市民的“艺术心愿”。历经多年推动,2023年温州高新文化广场大剧院建成,成为全市区县级规模最大、观众席位最多的剧院。李伟还担任了该剧院首演的执行总导演,他说:“每次走访社区,听居民说‘现在家门口就能看演出’‘孩子的公益艺术课免费又专业’,就觉得所有努力都值得。”

  以“文旅融合”激活文脉:让文化赋能城市跃迁

  作为深耕瓯越文化的代表,李伟始终在思考:如何让历史文脉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于是他特意抽时间在全市的各个夜市蹲点,在深入观察、多方征求意见的前提下向市人代会提出了《关于助力月光经济 有序开放街头艺术表演的建议》。该建议得到全市各级政府、宣传、文旅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五马街、南塘、海坛广场、米房进行试点。如今,温州的夜色中,街头艺人的琴声与古街的灯火相映成趣,成为城市新名片。

  “文化不是空中楼阁,要让它融入生活、赋能经济,才能真正‘活’起来。”这是李伟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的呼吁奔走下,龙湾的非遗工坊、文创空间与景区串联成线,让传统手艺从博物馆走进生活,更让龙湾的文旅融合从“浅层打卡”迈向“深度体验”。

  2023年央视春节戏曲晚会在温州录制。李伟在深入了解“戏舞”创研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强强融合温州“南戏故里”“歌舞之都”金名片,研创输出温州“戏舞”特色项目的建议》,呼吁将温州歌舞优势与“中国戏曲故里”金名片巧妙结合,探索出独具温州特色的“戏舞”研创之路。该建议得到部门认真办理,“戏从温州来”不断出圈,“戏曲故里”文化金名片持续点亮。

  在瓯越大地的文化征程上,这位舞台上下皆为民的代表,正带着新的使命,继续书写新的履职答卷。

  来源:温州民进网

  原标题:【会员风采】李伟:舞台上下皆为民

监制:张佳玮 | 责任编辑:张朋杰 | 编辑:姜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