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交通建设 -->正文
由畅到美!温州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绘出交通美丽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0日来源:温州日报

乐清《俯瞰南塘枢纽》.jpg.jpg

道路不仅是交通脉络,更是展示城市形象与品质的窗口。2024年,温州持续深化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力求全方位提升城乡道路路况水平、净化路域环境、提高服务品质,为市民构筑起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通途。在市交通运输部门及属地政府的努力下,一批具有温州特色的“美丽道路”逐渐在瓯越大地铺展开来,“畅、安、舒、美”的出行环境为市民所乐道。在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的推动下,交通与旅游、农业、文化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如同紧密交织的丝线,带动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等协同发展,也为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三路六化”齐整治

目标明确定位清

2023年,我市印发《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以入温主干道路、城镇重点道路、乡村联网道路“三路”为重点,以序化、洁化、美化、亮化、文化和功能化“六化”为主要内容,全面提升全市城乡道路路况水平、路域环境和服务品质。围绕“三路六化”标准,市交通运输部门成立市县两级整治专班,定期公布工作进展情况及各地整治动态,连续三年纳入市级民生实事项目。

去年,全市共完成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15个,涉及入温主干道路32条245公里、城镇重点道路21条35公里、乡村联网道路21条255公里、消除农村公路差等路670公里。整治提升工作成果斐然。

针对市区主要高速入城口等城市门户重点区域,市交通运输部门联动属地政府、相关高速公路经营单位积极落实整治措施,将环境“疤点”变“亮点”。瓯海区、市交发集团、甬台温公司多方协作整治提升温州南枢纽及金丽温东延线桥下绿化12万平方米,连片提升绿色“风景带”。瓯海疏堵结合推进温州南枢纽周边市域铁路S3线等施工地块环境“乱点”整治,在确保施工项目整体进度的同时消除高速公路两侧视觉“污点”,保障通行安全。在瑞苍高速、高铁温州北站互通等在建工程的环境整治中,市交通运输部门提前谋划,先后对接瑞安、平阳、苍南、龙港等地,规划瑞苍高速口及连接线等入温主干道整治提升路线6条,协调永嘉开展温州北站互通区桥下及周边裸露地块绿化提升。

“美丽道路”深融合

交通脉动产业兴

道路兴则产业兴。通过大规模的道路基础设施提升、路域环境整治、景观绿化和亮化工程改造,全市城乡道路路况实现华丽转身。不仅如此,“美丽道路”还发挥出路网纽带和辐射作用,带动交通与旅游、农业、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发展持续注入能量。

鹿城通过瓯湖线、石林环线等公路整治,贯通曹湾山遗址陈列馆、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农芯谷”综合示范区等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农村发展的同时开发田园文旅项目,助力西部乡村振兴;洞头城乡道路环境提升,促进民宿经济、沙滩经济、星光经济持续发展,一个个渔村岙口“化蛹为蝶”;瑞安平阳坑高速口整治提升串联东源村,激活东源木活字印刷传统技艺,大力开发研学教学,让更多人体验中国已知唯一保留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乐清与永嘉“以路串景、以路促游”,结合“山水雁楠黄金带”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交通+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瓯海以“128环湖风情”为轴线,纸源、水碓坑、锦上等文旅特色村为节点,串联起全镇各片区,让泽雅咖啡节、农民丰收节、纸山文化旅游节等当地特色加速融入泽雅大文旅板块,推动文化产业向全域纵深突破。

以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为契机,我市创新实施“交通+”战略,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旅游资源、文化产业等交农旅协同发展。市交通运输部门更是推动整治提升工作进一步向各“条线”上拓展,先后开展“四沿”美丽富裕干线路环境整治173公里;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1431公里。

三年提升见成效

城乡道路大变样

2025年是《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部署的第三年也是关键一年。围绕“一年见成效、两年出亮点、三年大变样”的总体目标,今年我市将持续推进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整治提升道路60条以上,消除农村公路差等路300公里以上,推动城乡道路实现“由通到畅”向“由畅到美”的转变。

温州将加大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坚持“点、线、面”全方位统筹,不断巩固和提升整治成果。立体式综合治理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重要农村公路和城镇道路沿线两侧基础环境问题,进一步完善道路基础设施、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加强道路养护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目之所及皆美景”。深入推进交通与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示范亮点,突出“一路一特色”,充分发挥道路的经济带动作用,为温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交通保障,为市民创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 平阳 -

路通农兴

平阳.jpg

为展现“千年古县 幸福平阳”新景象,2024年平阳以“路畅景美”为笔,以“城乡共荣”为墨,在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的画卷上绘就出崭新篇章。

入温通道口及连接线是展示平阳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去年3月,平阳对万全高速路口及其周边道路路基路面进行翻新,并在沿线多处打造绿化景观并设置文化小品;4月,对项目多段路线进行绿植移栽工作,为道路增添更多绿色元素;5月,对其中一段道路进行白改黑,并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7月初,顺利完工万全高速口路域环境整治工作。此外,新三线、钱马线等城镇重点道路作为连接平阳县内乡镇互通的重要通道,对缓解城镇交通拥堵、展示良好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新三线已取得阶段性完工,平阳将持续对新三线进行改造提升,并联合多方针对新三线开展花海项目,包括道路新建、道路状况提升、停车场改造升级、景观平台和园林道路打造、道路沿线绿化提升等。值得一提的是,平阳县充分发挥交通的杠杆作用,撬动当地农业发展。围绕多彩田园,精心打造美丽公路,让平坦宽阔的道路穿梭于无垠的农田之间,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市场与田园的纽带。同时,平阳还精心整治提升104国道及104西过境公路,消除了粮食运输的后顾之忧,也让通往“石塘粮仓·万亩田园”的道路更加顺畅、美丽。

2025年,平阳县计划整治提升8条线路,包括入温通道口及连接线5条、乡村联网道路2条、自主项目1条。平阳还将结合“六化”,充分挖掘利用当地旅游资源,突出南雁景区特色,畅通旅游道路,打造旅游热点IP。

- 苍南 -

路美旅旺

苍南大岙心村.png

2024年,苍南紧扣环境整治“三路六化”要求,不断深化乡村建设“三基三主”工程,持续深耕城乡道路环境整治工作,共完成路域环境整治项目7个。这场整治行动,不仅是对道路环境的精心雕琢,更是对苍南旅游产业的有力赋能,为全县的旅游发展铺就了一条熠熠生辉的金色大道。

苍南以路域环境整治为契机,不断促进全域旅游发展。锚定打造大玉苍山景区,紧盯通景公路绿化提升与交通出行体验优化,推进桥玉线通景公路路况提升与设施优化。并持续聚焦168黄金海岸线沿线环境整治,景区化打造沿线节点,系统推进沿线界面打开、绿化提升、立面改造等工程,高标准打造58个网红打卡地、35个驿站、25个观景平台及旅游配套停车场,不断增进山海漫游与交旅共享体验。此外,统一全线标识系统,打造环海骑行道,设置超50公里分段式慢行步道和观景栈道,谱写出“一路一风景”“一站一风光”的苍南山海志,为全域交旅融合工作打下坚实基础。168黄金海岸旅游公路接连获得首批国家旅游公路、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浙江省首批交旅融合优秀案例等荣誉,已然成为浙江乃至全国交旅发展的“金名片”。

2025年,苍南将持续深化落实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聚焦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助推新时代“浙江美丽南大门”建设。实施任务包含入苍通道及连接线、城镇重点道路及乡村联网道路共9条。全力构建更加畅通、有序、舒适的旅游交通体系,让美丽道路与精彩旅游相互交融,谱写更加绚丽的发展篇章。

- 泰顺 -

路启文澜

泰顺筱村1.jpg

自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开展以来,泰顺力求让每一条道路都成为传播泰顺文化的独特纽带。2024年,泰顺县城乡道路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实施路段涉及省道S326、国道G235、县道戬雪线等路线,总里程约67公里, 主要内容包括场地平整、绿化种植、节点提升、路基边坡的绿化提质等。

泰顺以“微改造、精提升”为策略,针对路域环境的每一处细节进行深入整治,涵盖了道路秩序、环境卫生、绿化养护等多个方面,路域环境焕然一新。在筱村公社景区-通景公路工程中,公路开通提高旅游景点可达性的同时,有效促进景区内农庄和民宿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推动农文旅业全面发展,为筱村公社及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踏入泰顺门户南浦溪高速口,古色古香的门楼与黄墙黑瓦的泰顺小楼相映成趣,墙上“走走泰顺,一切都顺”的标语让人未入城已感温馨,而一侧悬挂的青铜篆书“库”字更是点睛之笔,瞬间将游客带入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中。生态与美学并重、古村与现代相接,穿梭于泰顺密布的公路之间,感受到的是古村文化涵养下的厚重与“交文融合”的通达辽阔。

2025年,泰顺计划整治提升道路7条以上、总里程69.9公里。实施任务包含入温通道口及连接线、城镇重点道路及乡村联网道路共7条。便捷的交通让更多游客能够轻松抵达泰顺,感受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未来,泰顺将继续巩固整治成果、优化道路环境,让一条条道路成为传播文化的 “高速路”。

监制:张佳玮 | 责任编辑:张朋杰 | 编辑:姜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