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更因果大汁多、生态无公害等特点,“泰顺杨梅”成为我市又一张国家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每年1月到2月通常是杨梅剪枝、施肥的时候,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今年受疫情影响,杨梅春季管理普遍滞后。”为了抢回损失的时间,泰顺县茶特局特产站站长包日在近期正和市、县多支杨梅技术管理服务队,深入各乡镇杨梅基地现场指导,全力守护住一颗颗夏日的酸甜滋味。
“土办法”慢赶——
有机肥发酵期不够,另补微量元素
近日,记者走进筱村镇的粒粒红杨梅专业合作社杨梅基地内,绵延7座山头的535亩杨梅树,已不约而同地冒出红色的花蕊。
“要是往年,现在杨梅开花的时候,已经施好肥了。时间是拖了一点,土办法还是要继续。”现年81岁的泰顺县粒粒红杨梅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夏克斗,种了大半辈子杨梅,他口中说的“土办法”,是指将去年底修剪的树枝,混合杂草等烧成草木灰,再静置发酵3个月后,用于施肥。
粒粒红杨梅基地延续至今的“土办法”,正是其保障独特品质的秘诀所在。基地产的一颗精品东魁杨梅,重量可达30到40克,每斤售价在20元以上,个别甚至论颗售卖。每年6月杨梅成熟时,果子还在树上就被上海等外地客商预订,不少还出口海外。但今年因为疫情耽误了不少时间,再加上每亩成本比其他基地增加60%,不少种植户心里打起“退堂鼓”。
老夏的坚持,得到了筱村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吴振我的鼎力支持,帮着雇人工,向林业部门审批,提前筹备了农资和防疫物资,尤其是提供技术指导。
“由于烧草木灰要符合风向等多项条件,山地人工作业又耗时,导致发酵时间缩减至1个月,肥力不足是最大的问题。”吴振我拿着草木灰化验后,提出建议,在现有有机肥里,补充钾肥、硝酸铵等微量元素,这让老夏吃了定心丸:“接下来,做好保花保果,只要天晴雨水稳定,还会是个丰年。”
杨梅树病了——
服务团专家现场问诊,开出药方
在不远处的包垟乡,杨梅种植户们遇到的问题更为糟心,部分杨梅树出现叶片变黄、树枝枯萎、根部腐烂的现象。
包垟乡杨梅协会会长吴进山自家的180亩杨梅,就有四分之一生了这种病。“杨梅树干冬季养分缺失,开春后又没有及时追肥,耽搁了才容易得病。”他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乡里、县内的农业技术人员已想尽各种办法,但仍不见好转。
有着2600亩杨梅种植面积的包垟乡,是泰顺县最大的杨梅生产地,当地还在去年6月举行了首届杨梅采摘节。“杨梅是乡里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更是乡民致富的黄金果,要及时控制住才行。”正当包垟乡党委书记徐春琦着急时,市农业技术专家服务团来了,经过专家诊断,杨梅树得的是常见的枝枯病。
“树的养分需要依靠根部存活,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恢复坏死的根系。”服务团专家王一光现场开出了三步诊疗方案:首先要合理修剪,其次以整棵树的宽度为直径挖沟,消毒施有机肥;然后要用黑的开背塑料袋包裹住被剪断的树枝,塑料袋中温暖保湿的环境会促使新的嫩芽长出;等到新的枝叶长出,再进行喷药杀菌。
这一席话,让原本一筹莫展的吴进山脸上露出了笑容。“专家说了,接下来只要足够重视细心,害病的杨梅树两年左右就能恢复健康、重新开花结果。”吴进山不忘鼓励其他种植户,同时叮嘱大伙根据自家杨梅树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病虫害防治。(记者 郭乐燕 报道组 赖淼莲)
编辑:王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