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绿轴北段
在快节奏的都市里,人们时常需要慢下来的心灵恬静,在午间或傍晚,去就近公园走走,舒展筋骨,消愁解乏,让你的世界更加灿烂。
在温州,有很多公园,园内景色优美,如传统园林风格的中山公园、鲤鱼超肥的绣山公园、荷塘月色的杨府山公园、郁金香花海的马鞍池公园……
目前,温州主城区已有68座城市公园,步入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国家园林城市。
拆墙增门透绿
1930年,温州第一所公办公园——中山公园在积谷山北麓建成。“有中山公园的城市,大都是孙中山先生有留下足迹的地方,而温州他未曾来过,却建了中山公园,也是全国少见的。”温州市园林文史爱好者石庆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么说。
石庆霖今年62岁,自1986年开始就着手园林人文历史的收集。他说,中山公园是温州的第一座公办公园,如今已经89岁了,它不仅对温州公园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是承载了温州的历史。
民国时期,温州作为浙江省第三大城市,在当时政府的推动下,与杭州、宁波一起建设中山公园。1930年(民国19年),当地政府拆除积谷山一段城墙建成了中山公园,1932年,为了纪念孙中山,还设立了中山纪念堂。
在采访中,石庆霖拿出一沓保存好的照片向记者介绍:“这是中山公园东南角的儿童乐园,建于1951年,当时都是木制的滑梯、秋千。这张是1952年的如意亭、驻鹤亭的模样……”每一张照片保存完整,并注明了时间、地点。介绍完,石庆霖不禁感慨:“如今的中山公园,更加不同了。”
以前的中山公园是被圈起来的,有围墙,人们只能从大门进,离开还有两个门,如今的公园破除了“门”与“墙”,现在有6个门连通大路。除此之外,在石庆霖收集的材料中,最初的中山公园是文人墨客常聚的地方,如今更是市民上午打太极、跳广场舞,下午喝茶、下棋,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1985年,中山公园开始收费,当时儿童5分一张票,大人1角一张票,等到2005年的时候儿童已经1元一张票,大人2元。
2005年开始,公园内的基础设施、建筑都进行了统一规划改造;2007年7月完成中山公园北大门及北大门入口至纪念堂景观工程;2011年陆续翻修、拆除公园的部分围墙;2012年4月始,中山公园实行24小时免费开放制度。
“一园一品一特色”
除了中山公园,当时的华盖山、松台山、海坛山也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可是那时不叫公园。“当时对公园的要求是有厕所,有亭廊楼榭等设施,有游步道,有儿童设施,除了中山公园,其余的地方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石庆霖说。
记者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园林绿化管理中心了解到,江心、景山、九山、望江等公园都建于1952年之后,一直到1991年,市区公园数量只有7座。20世纪90年代后,温州加快市区公园建设步伐。2000年,市区建有公园17座,总面积365万平方米。
2010年底,温州开展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截至2014年底,陆续新建了杨府山等城市公园30个,华侨中心、张宅河等街头绿地(小游园)241个,完成黄石山、牛山等十大城市山体公园,建设庄头等滨水公园519个等。2013年12月,我市跨入浙江省园林城市行列。2015年9月,我市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现场考核,2016年1月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这些公园的建设,让温州市真正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景况。
接下来,我市还将按照“一园一品一特色”的要求,重点推进主题公园建设,把公园打造成市民喜爱的旅游点、游乐园。如动物科普主题的景山森林公园,雕塑文化主题的黄石山公园,地域历史文化主题的中山、华盖、海坛山公园,书画文化主题的墨池公园,红色教育主题的翠微山公园,科技灯光秀主题的滨江带状公园等。
如今我市还在向“城在绿中”目标进发。据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统计,2012~2018年,我市共建成绿道1314.5公里。截至6月底,我市今年已新建城市绿地126.01公顷,建成绿道72.03公里。
编辑:王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