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专题资料 -->正文
巩固国卫:养老在温州——医食住行不用愁,老年人幸福感满满的!
2018年10月17日 10:59:49来源:温州商报
在万福养老护理中心,医生正在为老人做康复。
志愿者为侯阿婆送餐到家。 杨慈 摄
28路敬老爱老公交专线。
家里安装了监控,老人感到很安心。 文盈 摄

  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将“医”与“养”无缝衔接;舌尖上的“老年食堂”,将可口餐食配送到家;高龄老人独居不用愁,居家安全管控系统实时监控;还有敬老爱老公交专线,让老人出行无忧……今天是重阳节,养老在温州,老年人的医、食、住、行,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爱。

  

   养老院里就能看病老人感到舒心

  昨天中午12时,温州慈宁医院(万福养老护理中心)分外宁静,养老区的老人们用完午餐后已经开始午休。此时,居住在养老区的88岁老人吴庆寿正倚靠在床沿小憩,吴阿公老伴潘倚虹在翻看当天的报纸。

  自2016年12月从娄桥的一家养老院搬进万福养老护理中心后,吴阿公和潘阿婆已经在这里居住了近两年时间。吴阿公有糖尿病、季节性哮喘,潘阿婆有高血压,两年来,通过精心的健康管理和照料,他们的健康状况维持得很稳定。

  “让老人舒心,让子女安心。用这句话来形容我们在这住的感受,最合适不过了!”见记者到来,潘阿婆显得很兴奋,“过去我们住的养老院没有医疗服务,一年老伴哮喘发病多次,我也突发骨折、胃出血好几次,子女每次从医院给我们接过来、送回去,不仅折腾他们,我们也很受罪。”

  在这里,每天早晨有医生、护士查房,并且量血压,统计健康数据。要是吴阿公哮喘发病就直接转到楼上的医疗区居住,这让潘阿婆感到很有安全感。

  温州慈宁医院(万福养老护理中心)院长郑喆亮说,该机构作为省、市、区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重点面向患有慢性病、易复发病、大病恢复期、残障以及绝症晚期老人,为他们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老人需要治疗时,第一时间得到专业医疗服务;在康复期,能得到专业的护理;病情稳定期,就回到养老中心,实现医养的无缝对接。

  记者了解到,慈宁医院床位入住率达80%以上,万福养老护理中心床位入住率95%以上。

  像上述这样的机构,仅仅是我市医养结合工作成果的一个缩影。市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陈娅莉表示,我市于2014年正式起步探索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目前已形成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医养联合体、签约服务等多种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内设医疗结构22家,医院与养老机构签订协议322家。

  

   舌尖上的“老年食堂”为老人送餐到家

  清炒大白菜、红烧狮子头、小黄鱼……昨天中午,家住庆年坊社区的20多名空巢老人陆续来到社区“老年食堂”,围坐在一起吃午饭,其乐融融。独居老人郑阿婆今年84岁,已在食堂吃了5年的午餐和晚餐。说起老人食堂,她兴奋地说:“这个食堂太好了,荤素搭配,每天菜式都不一样,食堂里还有很多同龄人,大家坐在一起吃饭也热闹。”

  为让腿脚不便的老人们也能吃上新鲜饭,老年食堂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昨天中午共制作50余份饭食,其中20多份是堂食,其他都由工作人员上门配送。

  11时许,爱心送餐车准时从食堂驶出,在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内,丰盛的午餐被陆续送至社区20多户老人家中。85岁阿婆侯月红因骨质增生走不了路从原先的堂食改成配送上门。侯阿婆说,尽管生活自理能力不如以前,但比起敬老院,她还是愿意住在家里。而她看中的正是庆年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贴心的服务。

  目前,庆年坊社区70岁以上老年人有3000多人,不少老人处于独居状态。老年食堂堂长池云川说,该中心从2014年8月起正式运行,如今每天需要负责几十位老人的午晚餐,最高峰一天要接待90多位老人。

  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自2009年启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以来,截至8月底,像庆年坊社区这样的老年食堂,在我市各大社区共开设了2530个。

  为有效解决农村空巢、孤寡老人的吃饭难问题,我市还建立了多种老年人助餐模式。目前在鹿城区、平阳县等地探索“中央厨房+中专配送+社区就餐、送餐”和老年人营养餐定制配送工作;文成推行农村“老年灶”助餐模式;洞头区推行高龄老人“一元用餐”制度,并通过“老年食堂爱心+志愿服务”活动等。

  

   居家安全管控系统让老人住得安心

  解决了医和食,如何让高龄和独居老人住得安全和安心,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昨天上午10点,记者来到新桥街道金蟾社区90岁高龄的袁国光老人家中。老人家住三楼,在二楼楼道转角处能看到一把“爱心椅”。社区工作人员说,金蟾社区是老小区,碍于空间条件限制,不能加装电梯,爱心椅是供老人短暂休息用的。此外,社区还配置了爬楼机供老人使用。

  “这是视频监控,子女手机上就能看到我们的情况;这是一键通,红色紧急求助,拨绿色键有上门服务;这是烟感器,你看卫生间还安装了安全扶手。”一进老人家门,袁阿公老伴张金陵阿婆,就如数家珍地介绍起家中的“设备”。

  据介绍,瓯海区在新桥街道金蟾社区试点开展“互联网+居家安全管控”模式,为24户困难老年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安装烟感器、视频监控、智慧锁等居家安全管控系统和无障碍设施。与此同时,全市的居家安全监控系统安装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张阿婆说,不仅住得安心,社区日照中心还组织了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我83岁了,通过社区组织的手机学习课程,学会了淘宝、聊微信。”通过私人订制的老年学习课程,张阿婆学了养身健康知识和手工扎染,让生活更加充实、有趣味。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创新老年教育模式,深入挖掘老年教育资源,“一对一,手把手”的开展老年课堂,帮助他们掌握现代技能,丰富老年生活。

  

   敬老爱老公交专线让老人出行无忧

  养老在温州,老人的医食住行,处处受到关照。今年7月,市交运集团推出了28路首条“敬老爱老公交专线”。

  昨天下午,记者从市区垟儿路口公交站上车,只见车厢内大多乘客为老人,车厢内设有6个“敬老爱老”专座、5个“敬老爱老”宣传橱窗,在下客门处还有“注意下车安全”的温馨提醒,同时在行车途中,还要求驾驶员做到“稳起步、缓刹车、匀速行、慢进站”。乘客李大爷说,这沿线有多个老人公寓及老人社区,老人出行方便,线路行经西城路、江滨路、温医二院,是老人买菜、游玩、看病的集中地。

  记者了解到,28路公交线路属市区线路,线路总长19.6公里,全程有43个站点,日均客流量达9700人次,老年人占整体乘客比例高达29.89%。“专线的推出是为满足老年乘客朋友的特殊乘车需求,并且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关爱老年群体。”温州交运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

  此外,为解决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目前市区已开通32条社区巴士,承担住宅小区、菜场、超市、医院、学校等之间的往返交通,其中老年人乘坐较多。考虑到老人上下车不方便,个别线路还委托供应商从常州定做特制不锈钢上下车扶手,以保障乘客安全。

  

  相关链接

  给老人第二个“家”

  瓯海18个养老项目集中投用

  昨天,瓯海区3家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5家“银龄之家”启用,给老人打造第二个“家”。

  据了解,这3家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总面积达3613㎡,配置亲子活动区、长者活动区、医疗服务区,重点设置助餐助浴、康复护理、日间托老、短期托养、老年教育等规模化、专业化服务项目。15家“银龄之家”则实现了辖区周转房“银龄之家”全覆盖。

  瓯海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周桂林说,瓯海镇街级养老中心委托专业社会组织运营,将与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形成辐射联动,逐步发展成为“枢纽式为老服务综合体”,让老年人更方便、快捷地获得医养服务。

编辑:王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