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任的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温州高新区”)日前确定未来近20年的总体规划。昨天,记者从市规划局官网注意到,《<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批后公告》已于国庆节前正式对外发布,明确温州高新区将以“以科创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融合高端智造、总部经济、科创金融、生态旅游、智慧宜居等科技产业要素,形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沿海产业带现代服务业的新平台、温州都市区东部复合中心新引擎”。
该区域以二、三产发展为主导
此次温州高新区总体规划范围为东至蓝田浦、南至黄石山、西至炮台山、北至瓯江。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42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4.21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0年,中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预计规划至2035年温州高新区的总人口约9.3万人,其中居住人口约5万人,就业人口约4.3万人。
该规划将成为未来近20年温州高新区的开发建设指南。本次规划总体布局形成“两核强高新、两轴联发展、两区筑产城”的整体结构。其中,两核为高新极核及黄石山绿核;两轴分别为以快速路G330国道为轴带形成的区域联动发展轴和结合瓯江沿岸高品质景观带建设形成滨江公共活力轴;两区指两大类功能分区,包括以科技研发、职能制造为主的科创智造园区,以时尚居住为主的时尚生活园区。
该区域今后以二产、三产发展为主导,致力于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的多元化体系,规划形成科技智造小镇、生命健康园、科创梦想港、黄石智慧谷、瓯江创意小镇等五大科创园区。
另外,该区域从全球、国家、浙南、温州四个层面,分别明确温州高新区的四个职能——积极搭建系统性的网络、组织和服务体系,创建全球温商人才回归创新创业的服务家园;承担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研发的策源地,发挥未来资源整合、产业升级、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人才聚集等方面的先导示范作用;打造辐射浙南地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助推整个浙南地域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调整;加快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和发展方式转变,构筑江海特色彰显的科技服务核心和智慧生态新城。
规划新型产业用地78.27公顷
该区域原本的用地主要以二类工业用地和其他非建设用地为主。此次总体规划对原有的用地性质进行了大幅调整,规划了大量住宅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以及商住用地)、新型产业用地、商业用地以及商服用地等。
其中工业用地均为新型产业用地功能,用地面积约为78.2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58%。
新型产业用地是什么概念?根据此前的报道,温州浙南科技城规划面积约28平方公里,范围为西起茅竹岭、东至滨海大道、北临瓯江、南至瓯海大道,因此温州高新区也属于浙南科技城的规划范围。
2016年,温州发布《关于浙南科技城新型产业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按照该意见,新型产业用地是指符合浙南科技城产业发展导向,用于研发、创意、设计、中试等功能的产业和总部用地。在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片区城市设计的前提下,新型产业用地容积率原则上按1.6~2.8进行控制。
另外,温州高新区的教育科研用地约13.51公顷,将规划布设4所小学、1所初中。
规划2条快速路3条主干路7条次干路27条城市支路
对于市民关注的道路、交通方面,总体规划明确该区域的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为116.2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7.58%。
今后将规划布局“一横一纵”快速路,为机场大道和G330国道北段(机场大道以北);三条纵向主干路,分别为曹龙路、G330国道南段(机场大道以南)和永强大道;“两横五纵”次干路,两横为蓝滨路、中兴路,五纵为金江路、致富路、金龙路、金盘路、雷达路;以及27条城市支路。
规划沿中兴路预留一条东西向中运量公共交通线;沿机场大道、永强大道、曹龙路、中兴路和G330国道设置快速公交(BRT),并设公交专用道。
对外交通方面为内河航道,主要指大浦河为九级航道。(温都记者 吕进科)
编辑:张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