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备受市民关注的温州市域铁路S1线已进入试运行倒计时。围绕试运行的各项工作进行得如何了?今天起,温州日报开设“走进S1线”栏目,通过陆续走访运营控制中心、车站、车辆段等现场,为您带来有关市域铁路S1线的最新信息,敬请广大读者垂注。
温州轨道交通“大脑”如何运转?
——记者带你走进运营控制中心
市域铁路控制中心。(刘伟 摄)
最近,不少市民会看到S1线上市域动车组“呼啸而过”,这是S1线在进行联调联试,为10月1日试运行做准备。一条轨道上跑起多列车,如何避免发生“追尾”?多趟市域动车组发车间隔几分钟最合理?这都需要运营控制中心实时发布指令,也因此,这一控制中心被称为温州轨道交通的“大脑”。
昨日(9月17日),记者探访温州轨道交通运营控制中心,大楼虽然还在建设施工中,但控制中心已先行启动24小时连续工作模式,为S1测试和调试信号,在试运行期间,S1线就将上线信号系统。据悉,根据国家相关要求,S1线必须进行三个月以上的试运行,试运行期间不载客。
24小时两班倒坚守“大脑” 运营控制中心不间断运作
温州轨道交通运营控制中心位于温州大道的温州轨道交通控制中心大楼5楼,正前面的墙上是一块超大显示屏,显示着S1线从桐岭到双瓯大道上/下两条线路及配线,已建成投用的是桐岭到奥体中心12个车站的信号系统,用不同的颜色标识出不同的运行状态。其中,红色线表示有列车停靠;白色线表示进路排列好,线路可行进;蓝色线表示线路空闲。同时,大显示屏上还有各个车站的实时视频监控。
温州轨道交通运营控制中心于今年7月15日投用后,市铁投集团运营分公司调度部近40名工作人员便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工作。据市铁投集团运营分公司调度部副部长陈雁鸣介绍,调度部实行24小时两班倒的工作模式,每一班组配套调度值班主任1名、行车调度员2名、电力调度员2名、设备维修调度员1名、环控调度员1名。
各调度员之间有细致的分工,2名行调中1名负责温州轨道交通所有列车行车指挥、1名负责车站指挥;电力调度员负责所有负荷停、送电操作及电力系统的监控;环控调度员负责风水电设备管控;设备维修调度员负责运营情况和应急信息的发布;值班主任负责统筹指挥工作……相互配合保证动车组的高效有序运行。
一天“跑车”16个半小时 司机练车、动车组测试信号
昨天早上5点,当司机驾驶着市域动车组从桐岭车辆段出发,就意味着当天的联调联试正式开始了。S1线将先行开通桐岭至奥体中心12个车站,因此调试的跑线也在桐岭至奥体中心站之间进行,线路长度34.5公里。目前的调试阶段,有5列市域动车组投入,动车组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每间隔25分钟发一班车。
一趟接着一趟跑,昨天的调试工作直到晚上9点半才收工。逢周二、周四、周六,司机们则会相对轻松一些,晚上7点半就可以收工。市铁投集团运营分公司车辆部部长齐万明告诉记者,车辆部现有司机130人,除了近30名有经验的司机外,大多司机由“订单班”培养,属于“新手上路”,需要通过“刷公里数”来为考取上岗证、正式驾驶市域动车组做准备。
因此,在9月1日开始的联调联试工作中,每天上午主要作为司机的练车时间,下午有3列市域动车组将返回桐岭车辆段进行车辆的检修和保养,2列市域动车组坚持继续跑,进行车辆调试和信号调试。陈雁鸣告诉记者,在调试中,运营人员将采集数据、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证了信号设备、车辆在正式试运行时符合上线标准、不出差错。而到了夜间,S1线上也没闲下来,工作人员还要下现场对轨道、触网、地面沉降等进行维护。
据悉,目前,桐岭车辆段有市域动车组10列,到今年底存车将达到14列。
正式运营采取车载信号模式 如遇故障会自动报警并制动车辆
与正式运营时采取的车载信号模式不同,调试阶段的市域动车组采取连锁自排模式,即列车组的发动、停车等指令由司机自行判断并作出决定,通俗来讲是车载信号模式的“降级”版本。而在采用车载信号模式之后,列车组的所有指令均来自信号系统的指示,将更为安全。如发生故障后,信号系统在发出警报的同时会制动车辆,使得司机不能启动车子,需等待故障排除后,才会发出发车的信号。
在信号系统正式上线后,该系统就将承担发现并警报大多数故障的职能。同时,司机、巡检人员、站务人员等均承担着发现问题、排查问题的职能,而为了尽快排除故障保证行驶,S1线也做好了充足准备。
据介绍,温州轨道交通S1线在奥体站、龙霞路站、动车南站、龙腾路站设有“存车线”,意味着在这四个站点可存放车辆,在高峰时段可发车参与运营。同时,如若车辆在中途发生故障可就近选择到这四个车站进行临时存放而不影响其他车辆运营。龙腾路站、三垟湿地站、龙霞路站、新桥站、动车南站、桐岭站设有“折返线”,作用是当轨道线路发生障碍时车辆可以通过折返线更换轨道运行,将乘客就近运送到车站。(记者 夏晶莹)
编辑:王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