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专题资料 -->正文
苍南钱库镇项东村村民自发捐资污水治理
2015年11月19日 10:16:21来源:温州日报

  本报记者 沙默 报道组 林悦

  走进苍南县钱库镇项东村,会发现这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道路都有被挖开后又重新填埋的痕迹,有些地方甚至还没完全填好。“道路下面是我们村刚刚完成铺设的5000多米的污水管网,从9月启动工程至今,一直在马不停蹄,但村民很支持,工程进度也非常快。”村支书项芳炼说,仅一个多月时间,该村就完成了主管网铺设,进入处理终端建设。

  种粮能手

  让出即将收割的良田

  在项东村,65岁的项祖健是为人所知的种粮能手,他的几亩良田位于村中央的位置,每年的亩产量都比旁边的几个种植户高一些。去年,项东村已经有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初步计划,当时村支书项芳炼找到项祖健说,“你家的田块比较居中,明年我们可能在那里设置处理站,再向四周各家各户铺设管道。”“行啊,到时候在村里其他地方找个田块给我置换一下就好。”项祖健一口答应。

  今年年初要下播稻种的时候,项祖健跑去找项芳炼,“我要准备育苗啦,这田块是不是要挪?”他问。当时项东村上报的污水处理建设申请还未获得正式审批,项芳炼也说不准何时启动工程,为了不拖农时,项祖健按照原计划在自己的田里移栽秧苗。

  但到了9月,项东村的污水处理工程正式上马了,为了加快进度,处理终端的前期地基工程和主管道铺设相继展开,而项祖健种植的水稻还差几天才能收割。“老项,真对不住,工程我们要先进场了,水稻的损失我们会补给你。”“没关系,为村里的环境挪我一亩稻田,值得。”项祖健依然没有怨言。

  如今,站在项东村中心的田头,能看到被挖开了一个一亩见方的大坑,污水处理终端的雏形已经被搭建起来,“一天120吨的处理能力,在终端四周还要建设一个人造湿地系统,全村的生活污水被输送到这里进行处理后,会流入湿地进行二次处理。”项芳炼说,记者看到,坑四周的水稻田这几天才开始收割,还有许多挂着沉重穗头的水稻留在田间,满溢着丰收的金黄色。“到现在项祖健都没跟我们要求水稻的补贴。”项芳炼说。

  自发捐资

  内外村民合力超目标

  在项东村有条“方金内河”,河运发达时,曾经是金乡镇到龙港镇的必经河道。得益于地理优势,项东村也曾是苍南县江南平原一带水上货物运输的交通枢纽,有着类似水城威尼斯的江南水乡风光。恢复整洁的村容和清澈优美的水环境是项东村村民共同的心愿。因此,当村民得知全市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建设时,许多村民都向村两委要求,向上级部门申请在该村优先启动建设。项目获批后,整个项目需要投入100多万元,而上级部门的任务要求是村民需要自筹投入资金的10%。“我们村的村民还有许多以务农为主,常住户数398户,其中80多户是珊溪水库移民,家庭收入并不多。”项芳炼说。但不少在外经商的项东村村民得知家乡要建污水设施时,主动要求捐资,算下来该村村民有27家在外企业,每家企业都出资,村民每家每户再捐资150元,全村最后集资26万元,超过了任务要求的10%。

  不仅仅努力出钱,在工程建设中项东村村民也十分配合。家住方金内河旁的村民项延呈带着记者来到他家附近,有几段开挖的管网还没有填土,附近的居民只好在坑道上铺上木板出行。“遇到下雨天,坑道里有积水,我们几个住户有时候还要绕远路。”项延呈说,但大家都没有怨言,遇到不方便的时候,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这几年村里的河道水质在慢慢变好,我们还定下了垃圾不落地制度,大家都自觉不乱丢垃圾。”项延呈自豪地说,他告诉记者,村老人协会和热心村民还自发组成质量监督员对污水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村民的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让项东村成为苍南县今年农村污水处理项目进度最快的几个村之一。

编辑:邱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