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专题资料 -->正文
90岁“扫地奶奶” 获网友爱心扫把点赞
2015年10月27日 09:51:49来源:温州日报

除了扫帚,志愿者还为蒋香兰老人带去了衣服、鞋子和一些日用品。刘伟 摄

  昨天上午,扛着网友捐赠的50把扫帚,爬过数公里的古道,永嘉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的10多名队员到达永嘉岩头镇南崖山顶时,已经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迎接他们的却是从对面山岭走来的一位气不喘、脸不红的老奶奶。已是中午12点,老人正拿着扫把准备回山顶的住处吃中饭。接过扫把,老人连连感谢:“我在这里扫了20年的地,头一回有人给我送扫把呢!”

  方便大家好走点

  20年扫坏1500把扫把

  说话的这位老人叫蒋香兰,是岩头镇溪南村人,今年虽已90岁高龄,但面色红润,头发半白,身板虽小,却十分硬朗,除了有些耳背,说话思路清晰。

  看着前来的年轻人爬得双腿发抖,老人打趣道,还不如我这老太婆的身板。老人说自己早上5点钟就出门扫地,常年如此,身体从没生过病,“古道本来就难走,我扫好路,大家好走一点,我也锻炼了身体。”老人得意地向晚辈们“炫耀”。

  南崖古道全长8.5千米,在古道基础上,去年建成了游步道,南崖森林公园也建成开园,吸引了不少游客。游客们发现,虽然景区不卖门票,管理却不差,游步道总是干干净净,一位老人总在这里弓着身子,利索地清扫着台阶。

  整条游步道清扫完,蒋香兰老人需要3天,平均一个月至少要扫坏六七把扫帚,这些年老人已经扫坏了近1500把扫把。为此,儿子们给她的生活费,她从不买鱼肉,只买油盐,买扫把和除草剂成了主要的支出。

  花光积蓄修好路

  为养路甚至草丛中过夜

  20年前,南崖山上村里还有少数人耕田种地,但通往山上的南崖古道,由于年代久远,部分石级路不再平整,两旁杂草更是把古道淹没得只剩下50厘米的宽度,路人行走十分不便。老伴过世后,蒋香兰老人决定着手修复古道。

  “从阴历八月十五修到十二月十五,先把路两边的柴砍了,太窄的地方就挖路,坍塌的部分请砌墙的师傅来修。”,老人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工钱一天25元,修路花费了她为数不多的所有积蓄。

  古道修缮后,大量掉落的树叶易堆积,担心路人不好走,老人一有空就前去清扫。随着3个儿子都外出经商或打工,为了便于扫地,老人索性搬到了南崖山顶居住。起初,子女并不理解,但因为母亲的坚持,也不再阻拦。

  每隔一段时间,老人会对步道两侧的杂草和荆棘进行清理。一年她要除4次草,山路上没有水,她把喷药桶装得满满的,瘦小的双肩背着30多斤的喷药桶。洒完全程需要15桶药水,一年要用一百多瓶除草剂。一次,老人为了喷洒药水,走得离住处较远,打算回住处时,天已经黑了。山下家家户户的灯渐渐亮起,走到一半,山上已全黑,老人黑夜里走错了路,只得饿着肚子在草丛中度过一夜,第二天天亮才回到住处吃上饭。

  微信爱心接龙获点赞

  为老人买来50把扫把

  景区开放后,来的人多了,时常会丢下果皮塑料等垃圾,老人对游步道的保洁也更加用心了。塑料瓶、袋子,老人搜集好,转交村里的一位孤苦老人去卖钱。只要不刮风下雨,她都会准时出门扫地,隔壁几个村里来爬山的年轻人,都亲切地叫她“扫地奶奶”。“下雨的时候,树叶会黏住,槐树叶尤其不好扫。”每次下雨刮风后都是老人最忙的时候。

  除了游步道的保洁,景区内建起的6个公共厕所,老人也主动承担卫生清理,山上还没安装自来水,只有一个厕所有水可直接冲洗。老人自掏腰包,买了扫把、拖把和火钳,用火钳夹出垃圾,再从几公里外挑水来冲洗。不久前,厕所顶上长满了藤蔓,老人自己拿了扶梯、铁铲,爬到屋顶拔了4天的草;一次大雨后,一个公厕边上冲来大量淤泥,老人带了饼干当午饭,铲了2天的淤泥,才让公厕恢复原样。

  “扫地奶奶”的故事,感动了永嘉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们,日前,他们在微信朋友圈发起了“20元为老人买一把爱心扫把”的接龙活动,认捐活动发起一小时,就募集了3000多元,除了买来50把扫把,还为老人买了布鞋,剩余的钱再转交老人,由老人自己购买清洁用具。志愿者郑磊告诉记者,平日他们也会组织起来做环境保洁义工,但老人20年如一日的坚持,让大家敬佩不已。下周,志愿者们计划和老人一起打扫景区。

记者金朝丹

编辑: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