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专题资料 -->正文
温州成全国环保信息最透明城市 来看是如何打造的
2015年08月17日 10:45:05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

  8月11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等民间环保组织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4-2015年度我国120个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指数)的评价结果,报告显示温州位列120城第一名。网络平台的朝气活泼、“公众环保”理念的深入打造、民间力量的组织和引导……近年来,在政务信息公开与民间互动方面,温州环保着实下足了功夫。

  没有信息不能公开

  今年7月30日,“温州环保”微信公众号上一则《在温州住哪层噪音最大?住哪层空气最脏?真相只有一个……》的推送文章引爆朋友圈。“我家的楼层躺枪了”“为了家人健康,转了!”市民热烈的转发评论让这则推送的点阅数很快破万。

  超8万粉丝量,230余期图文信息,这对于一个运行还不到一年的地市政务微信公众号而言是不小的成就。这个微信号的背后“推手”是市环保局宣教中心的几位年轻人,他们以“温小保”的形象展现在市民面前,用时尚轻松的语言传递着有关创模进展、生态建设、污染防治、环境执法等许多环保信息。

  “温小保”的成功,引得业内的羡慕和效仿,而这并非温州环保信息公开的唯一渠道。“没有什么信息不能公开,越是公开对工作就越有利。”市环保局副局长林曙在大会的一席话,道出了温州环保在面对公众环境利益诉求时主动发声、亮出家底的信心。

  对一手环境信息进行分类梳理,并结合温州实际制定169条信息公开目录……今年上半年以来,市环保部门的门户网站——“绿色温州”已公开信息1789条,我市环保部门共在“两微”平台编发数百条信息,另共有1.3万余条包含每季度流域水质、大气质量、执法情况等信息的短信飞到市民手机中。

  孵化民间环保力量

  政务信息公开出去,民间力量才能参与进来。谈及遍布各县(市、区)的100多个民间环保组织和1万多的环保志愿者,林曙自豪地说,“这‘百团万人’是我们的同盟军,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这些民间组织像一张大网撒在瓯越大地,帮着温州打一场环保人的“百团大战”。在温州,每一个县(市、区)都成立了至少一支以上的环保队伍,在这些队伍的联络群里,最活跃分子之一往往是当地环保部门的负责人。他们坐镇队伍中组织活动,队员提供的信息也自然成为官方搜集线索的有效渠道。

  民间的热情和智慧,需要展示的平台和资金的支持。我市职能部门不仅为民间组织提供办公场所,给予工作上的便利和指导,还通过开展环保公益创想行动,向社会征集了许多环保创意类项目,通过培训提升民间组织的项目执行能力。今年又开展了环保公益创投行动,为30个优秀的环保项目提供数十万元资金扶持,促使项目落地。

  各地环保人都知道,在温州有一个连续办了3年的“江湖大会”。这个官方和民间共同搭建的对话新平台,一直吸引着国内优秀的环保民间组织前来交流。这为民间组织更好引导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提供了难得的经验分享机会。

  每个人都是环保人

  去年8月份以来,龙湾温八高学校周边打响了一场“空气保卫战”。由于周边铸造企业排放废气,部分学生家长自发组织长达半年的夜巡。面对压力,环保部门没有推诿隐瞒,而是主动欢迎媒体报道,并联合经信、街道、行业协会,邀请专家、企业主、校方、家长共同举行“圆桌会议”。各方开诚布公,零距离交流沟通,终于消除了家长的顾虑。这成为我市公众力量参与环保工作的典型案例。

  今年,市环保局联合本报成立“环保志愿监督团”,邀请市民志愿者参加龙湾、瓯海等地环境执法活动,通过对企业的突击检查、对污染排放口的观察和对河道水情的观看,让市民过了一把“执法瘾”。

  民间力量的蓬勃生长,成为敦促环保信息公开的力量,也在每位市民心中种下环保的种子。绿色骑行、有奖举报、“开门治污”……公众的环保热情被一次次实实在在的参与激发出来。每个人都成了环保人,不仅成为环保部门的助手,也成为监督环保工作的“鹰眼”。每到环境日、“生态文化月”、“浙江生态日”等节点,都能看到市民主动融入各类主题宣传活动的身影。“环保靠大家”,温州人正在践行着这句话。

编辑:邱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