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专题资料 -->正文
细数游泳垃圾污染楠溪江的“三宗罪”
2015年08月11日 11:04:20来源:永嘉网

  前言

  在炎热的夏天,楠溪江的一江秀水成了众多人们消暑纳凉的天堂。可在楠溪江畅游的同时,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成为楠溪江污染的制造者。8月7日下午,由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县治水办、县环保局等单位共同组建的“五水共治监督团”和浙江大学暑期实践队对楠溪江码砗村、九丈村、岭下村、香樟花园等几个水源地附近主要游泳区域开展明查暗访,发现不少的不谐音。请看看我们从现场发现的游泳垃圾“三宗罪”。

  第一宗罪:水上餐厅,楠溪江成了垃圾场

  下午4时许,“五水共治监督团”来到九丈大桥下的游泳点。此时,落日的余辉照耀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只见三三两两的人群向溪边聚集,越来越多。有的滑进水里尽情嬉水,有的坐在搭建的帐篷里悠闲地吃着零食,有的在人工挖成的水面小岛上烧烤食品。在一排排搭建帐篷的水上餐厅周边,可以随处看到散落在鹅卵石间的白色塑料袋、易拉罐、烧烤用的竹签,楠溪江边犹如成了一个垃圾场。

  浙江大学实践队的同学们随机采访了几位来自温州市区的游客,然而没人承认是他们丢弃。一位来自桥下镇的林女士,她说是第一次跟朋友来这里消暑,他们都是把垃圾装进袋子带走的。随后,实践队的同学们跟着“五水共治监督团”来到出租帐篷桌椅的一家农家乐,对姓郑的老板进行采访。郑老板振振有辞地说,他们农家乐一直以来就注重对游泳垃圾的处理,专门雇人在每天早上清理垃圾。然而,监督团成员在现场看到的却是垃圾随地乱丢的景象。浙江大学实践队队长邵成武追问道,那么在游客享受消暑的过程中出现乱扔垃圾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及时清理或者及时提醒游客,郑老板无言为对。

  同样,在码砗村、香樟花园游泳点,溪边乱丢垃圾的现象也是触目惊心。经营农家乐的老板也仅仅是采取一天清理一次的应急措施。

  第二宗罪:烧烤污染,又成安全隐患

  户外烧烤,是现代青年人聚会郊游的一种时尚,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约上三五个家人朋友,畅饮着啤酒,一起野炊,一起海侃是最开心的乐事。但是,众多前来楠溪江烧烤消暑的游客,有没有想到在享受楠溪江美景的同时,会给大水缸带来污染和安全隐患。

  下午4时许,当浙江大学暑期实践队跟随“五水共治监督团”来到九丈大桥下的游泳点时,一些或租或自备烧烤工具的游客,已经在溪边撑起烧烤箱的架子,拿出自带的食品开始烧烤,阵阵浓烟弥漫在清澈的水面上,不时有油污滴落在水中,随风向溪水扩散,流向距离不远的下游水源地。在烧烤的周围,不时散落着烧烤用的竹签和啤酒瓶。一旦有人不小心踩上,就有可能成为伤人的“定时炸弹”。

  同样,在码砗村、香樟花园等游泳点,烧烤带来的污染和安全隐患更甚于其他地方。傍晚6时许,有两对从温州过来游泳的青年男女一边在码砗村的水边帐篷里海吃胡侃,一边在旁边烤着羊肉串,周边的空气充满浓浓的油腥味,脚下的溪水里到处漂浮着一缕缕的油污。更为可恶的是,一个男青年在结账的同时,直接把烧烤工具在溪水里冲刷,导致方圆几十米的水域污迹斑斑。出租帐篷桌椅的农家乐老板金秀南说,我们也会在每天早晨及时清理游客散落下来的垃圾,每次游客前来租赁桌椅的时候,我们都会提醒不要乱丢垃圾,可是有些游客就是充耳不闻。

  第三宗罪:岭下滩林,变成天然洗车场

  除了垃圾和烧烤给楠溪江带来的污染,一些车主把楠溪江变成了自己爱车的天然洗车场,这个现象在岭下村尤为严重。

  傍晚6时30分,当“五水共治监督团”走进岭下村游泳点时,一溜儿约有100多个帐篷的整齐排列在溪边,形成蔚为壮观的水上餐厅。来自温州市区和周边地方的游客人来人往,人声鼎沸,众多浪里白条像蚂蚁一般在溪水里翻腾嬉闹。在这里,不时有几个清洁员在及时收集垃圾,倒是见不到严重的垃圾污染现象。据在现场维持秩序的保安员王贤生说,在往年,由于没有统一管理,众多经营户擅自在溪边搭建帐篷,从而带来了垃圾遍地的脏乱差状况。从今年开始,经沙头镇政府同意后,村两委把村前的滩林对经营户进行投标,并收取一定的租金,予以统一管理。村两委每天安排四位保洁员和保安员,随时清理垃圾和维持秩序。姑且不论把国家所有的共同资源进行投标是否合法,但经过统一管理后的游泳场所,垃圾污染楠溪江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改观。然而,这个游泳点也存在着不谐音,一些驱车前来游泳的游客,总是把自己的爱车开进楠溪江的水边冲洗,用洗衣粉或洗洁精洗后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楠溪江,导致总磷超标,使水体富营养化。不知他们有没有认识到,这些被污染的溪水会直接流到自己家里的餐桌上。

  楠溪江是永嘉人民的母亲河,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水缸。“五水共治监督团”所明察暗访的几个游泳点,都是处于饮用水源地的一级或二级保护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明确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怎么样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保护好我们的饮用水源地,不仅仅是拷问相关部门管理的智慧,也是每个人要提高环保意识,形成“人人环保,从我做起”的社会氛围。来源:

编辑:邱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