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温州商报刊发的伊凡家书。版面截图
一封家书的分量能有多重?7月10日,温州商报刊登来自温大瓯江学院外教伊凡·戴维斯写给温州人的一封家书《随手捡也是在改变你们能做的比我多》,经温州商报官方微信和公众微信“温州头条”推送后,引发疯狂转发。截至昨天,分享转发人次过万,阅读人次超过20万。有读者强烈建议,伊凡的城市家书应入选中小学教材,市教育局相关领导认为,伊凡的城市家书值得推荐给所有市民,包括中小学生来读。我市不少教师回应,将马上作为自编教材推荐给学生。
伊凡·戴维斯来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是一名年过花甲的“洋老头”,在温担任外教。因喜爱大罗山的风光,不忍见美景被垃圾破坏,从2011年起,他每周抽出至少半天时间,边登大罗山边捡垃圾。在捡的过程中,他每次都会向路人发出邀请,但实际加入随手捡者寥寥。
今年3月19日,温州商报推出大型主题报道活动“城市家书——写给温州的一封信”,邀请海内外温州人给家乡写封信,提建议、抒情感、递乡情。活动开展至今,共收到各界上百封来信,伊凡是接到这份“邀请函”并写来家书的一位外籍人士,伊凡借此呼吁温州人加入随手捡的行列,助力“卫生温州”“美丽温州”建设。
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构思,5月26日,伊凡“寄”来这封情真意切的家书:“乱扔烟头,或许你没意识到烟头入土入河对土壤、水会产生多大的污染。反过来,你却还抱怨为何自来水那么脏,害你得花钱买矿泉水喝,你却还抱怨农民供应从受污土壤生长起来的庄稼给你。”“能成为温州的一分子,我荣幸之至。我想,适当的时候,我会回澳大利亚,再不回来。或许是我老到爬不动大罗山的时候。也有可能我会死在登大罗山的路上。真要那样,我了无遗憾。为所爱之人做点什么是世间最幸福的事。”
7月10日,温州商报官方微信推送伊凡的书信,同一天,网友把标题改为《我可能死在登大罗山的路上——澳籍外教伊凡给温州朋友的一封信》。一时间,伊凡的城市家书以刷屏的节奏,呼唤全城人参与环保。截至昨天,该书信转发超万次,阅读量达20余万人次。形成了“伊凡现象”,不少人在转发的同时,“宣誓”要加入随手捡的行列。也有读者给本报微信后台留言表达自己的声音,“把垃圾带回家这般浅显的道理,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但涉及实际行动,却又抛在脑后了。伊凡的家书不失时机地提醒了我们。”一位读者说。
伊凡的城市家书也引起教育、卫生界的关注,温州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温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副主任陈有为转发评论说:“一个小小举动可以改变世界、改变地球,这是澳大利亚人向温州人传播的环保理念,也因此成就一段佳话。伊凡的城市家书,值得推荐给所有市民,推荐给中小学生来读,环保要从自身做起、从小开始!”温州城市大学副校长陈千帆评论伊凡为一位知行合一、无畏无惧的“拾遗行者”。温大图书馆学术部主任阮成城称,这封家书情真意切,完全可以成为中小学作文的教材,他将极力推荐给教师和学生。
-言论
伊凡:打扫心灵的清道夫
☉商报评论员 施世潮
7月10日,温州商报刊登的澳籍外教伊凡写给温州人的一封信,标题被网友改为《我可能死在登大罗山的路上》后,在微信上引发疯狂转发,截至昨天,分享转发人次超万,阅读量超20万人次。一封倡导随手捡垃圾的城市家书,激发了一场心灵共振,这突如其来的“伊凡现象”,到底有怎样的魔法和逻辑?
得感谢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让一个环保主义的声音一夜之间就传遍温州。但也不必无限夸大移动互联的威力,如果不是一封能打动人心的书信,再好的传播工具也仅仅是工具。说到底,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也基于人性。
一个和伊凡见过面的人这样评价这老外:人真心好,眼神各种干净纯朴,是个超级单纯且自愿保持心灵干净的老爷爷。是的,不要去低估一个纯净的人的力量。我们无法得知上万个转发者在哪个角落、从事什么,但伊凡的书信把人们连接在一起。
在遥远的地方,转发书信的一瞬间,人们都点亮了一盏盏灯,像夜晚的星星,让很多人感觉到人心的温暖,那一刻,人心都是柔软快乐的。
得感谢这个快乐的老头,他真的爱这个世界:“我会回澳大利亚,再不回来——或许是我老到爬不动大罗山的时候。也有可能我会死在登大罗山的路上。真要那样,我了无遗憾。为所爱之人做点什么是世间最幸福的事。”
他让我们明白,幸福并不是拥有什么,而是能为周遭环境做些什么。没有人能逃脱滋润万物的地球,事物间相互依存,一个小小的污染,最终都会给自身来带负面影响。一条河流污染了,会影响到一群人的健康,一只小鸟“感冒”了,也会夺人生命。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伊凡的言语和行动,警醒着那些自私自利的人,那些自以为聪明只关心自己的人。
一个人的言行可以唤醒另一个人,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也可引发千里之外的一场风暴。以他乡环境为己任的伊凡,感动着温州城,更多的不同肤色的“伊凡”在汇聚。
伊凡不仅在打扫温州一方水土,也在打扫着人们的心灵。
-各界反响
从伊凡个例体会人和社会的关系,与现实中的国人大不同。当社会的多数人与他内心不一致时,他并不抱怨,不反社会,并不害怕众人异样的眼光。用个人微小但实在的行动,表达内心的声音,成熟而执着,点滴改变社会。当这个社会有不少人认同并赞许时,伊凡并没有洋洋自得,利用社会认同,转化自身利益,他仍是他,一个拾遗行者。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无畏无惧,简单真实,这是中国教育体制大机器不太可能生产出来的。
——陈千帆(温州城市大学副校长)
伊凡家书的广泛传播体现了市民对“卫生温州”“美丽温州”的迫切需求。创卫工作为民、靠民、惠民,创的不是牌子,珍贵的是创建的过程。创建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美的生活环境于民。转发伊凡的家书,虽事小,却引发大轰动。若市民都能响应伊凡的号召,能自我审视,不乱丢垃圾、不乱扔烟头、不随地吐痰、不随意张贴小广告,那么创卫工作将事半功倍,那么创卫事业即可宣告成功。
——市创卫办相关负责人
伊凡的故事令人不禁想起那几位哭三峡、哭四合院的老外。伊凡相较他们更务实,他用实际行动感召身边的人,他俨然成为保护大罗山的精神领袖。他的行动令人汗颜、令人反思。其实,不仅是大罗山,保护江河湖海也需要全民参与。不让垃圾入河,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都可以为治水出一份力。
——白洪鲍(温州市绿色水网环保公益中心负责人)
-市民声音(来自微信用户)
麦兜妈妈:拯救大罗山,唤醒中国人,环保意识和个人素质不容忽视。
周胜敏:感谢伊凡以行动教育人。我们应自重、自律,做个有内涵的文明市民。
宋光童鞋:当感动的余温慢慢退去,我们感慨万千。伊凡以他乡环境为己任,而游客们去哪儿了?当地人去哪儿了?
超级总管:下次带孩子一起去!
玲:如果有一丝惭愧,从己做起!
(刘天瑶 施世潮)
编辑:邱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