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最美”遍地开花,遂有人质疑“最美”是否开始泛滥,更有人摆出一副自作聪明的姿态以“此最美与彼最美,哪个更美”之类的无厘头来否定“最美”的价值,这显然有些钻牛角尖。
感动温州十大“最美温州人”颁奖典礼那天,我和母亲坐在电视屏幕前观看,我问母亲,这十大人物中,您感觉谁最美?母亲笑着说:“还是我的好儿子最美......”狂笑之余,也非常受用,看着母亲颇为满足和自豪的神情,我明白,母亲的话,发自肺腑。
我相信,以个人所能达到的道德境界来做比较,我肯定和感动温州的十大“最美”人物有着不小的鸿沟,拿我和母亲之间这个生活小插曲做例子,只是想表达一种观点: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最美,人人也都能成为“最美”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也就是这种广泛存在的“最美”,让我们的社会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也给了我们足够的自信去拥抱这片土地。
常有人感叹经济迅猛发展,精神却在快速沉沦。从某个角度来看,这话有一定道理,也似乎被当前社会一些见死不救、见义不为甚至以怨报德的案例所佐证。面对这种声音,我们有必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在走向全面现代化的同时,是否真的已经放弃了对传统美德的追求?当我们在感叹社会沉沦的时候,我们是否已经陷入某种思考的误区?
仔细审视那些“最美”的案例,应该能从中找到答案。
如果“最美”司机吴斌以生命践行责任的举措、环卫工人张红军面对三十万现款拾金不昧的行为让大家感觉难以企及,那么,用自己的青春为20多位残障学生编织未来的“最美”教师潘燕美、扎根海岛悬壶济世的“最美”医生周明福,他们用自己的执着所展现出来的“最美”,我相信所有的人都能够以他们的平凡为镜子,从中寻找到自己内心“最美”的基因,这应该就是当前我们全民参与寻找“最美”的动机所在。
社会从来不缺少最美,缺少的只是我们的发现。作为人子,在我眼里,我的父母是最美的;作为人父,在我眼里,我的女儿是最美的;作为一个职场中人,在我眼里,那些敬业的同事是最美的。我们从最平凡的行为和最平凡的人群中去寻找最美的过程,就是让我们自己相信,我们从未放弃对传统美德的坚守。哪怕我们曾经迷失,我们也终将能够回归,回归我们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执着。(文/陆向东)
编辑: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