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时事评论   ->   温网评论 -->正文
激励措施,激发更多的“热血公民”
2014年01月02日 08:56:00来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

  累计献血满400毫升、单采血小板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享受终身免费用血;安全系数更高的自体输血被纳入医保;凡是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献血年龄可以延至60周岁……日前,记者从市献血办公室获悉,新修订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元旦起实施。新办法更注重对献血者的人文关怀,进一步完善了无偿献血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措施。

  新办法可圈可点,比如,献血满400毫升可终身免费用血;荣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的献血者,凭相关证件可以免费游览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旅游风景区等场所……这一制度设计,用心良苦,既是对献血者的尊重,也是为了激励更多的人献血。

  有句名言说得好,“您能对您的同胞做出的最大贡献是拯救他的生命!”当卷起袖管献出热血的那一刻,不仅履行了公民责任,更能在圣洁自己的过程中拯救他人,何乐而不为?但是,近年来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时而冲击着大众心理:血荒。比如,2012年5月8日,江苏省血液中心忧心如焚,“今年的血荒提前了!南京每天的无偿献血量只占临床用血量的一半左右。”医院闹血荒,病人最遭殃,江苏省人民医院有一天不得不停了12台手术,原因是,血库仅存的血液只能保证急诊、重症患者的需求。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献血者更有制度保障,为何闹了血荒?血是热的,人是有情怀的,难道中国好人越来越少、道德资源越来越稀缺?果真如一些论者所认为的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绝不是一个道德贫血的时代。不少地方闹血荒,与道德无关,更与公民素质无关。它说明公民更具权利意识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希望更多的公职人员带头献血。应该说,即便公职人员不献血,也不妨碍普通公民献血,但公职人员特别是官员自觉献血,具有率先垂范之效。调查显示,不少城市的献血人群中,基本上是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公职人员少得可怜,比如曾有报道称,昆明尽管明确了公务员献血可享受休假和物质补偿,但公务员献血比率仅占献血人数的0.92%。

  二是,希望血液使用更透明。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83.8%的受调查者表示不愿意献血,因为用血不透明,担心献血被牟利。为了打消献血者的顾虑,一些地方正在努力满足公众知情权,比如打开血液中心网站,只要输入个人信息,就能查询到自己所献血的去向。

  “热血是生命的标志,无偿献血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新办法的实施,必将激励更多的公民无偿献血,而更富激励性的措施除了物质层面的激励,还应该体现在榜样激励和权利激励,比如公职人员带头献血和血液使用更透明。(文/王石川)

编辑:邱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