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推出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赢得市民点赞。这不奇怪,老百姓对有害有毒食品切齿痛恨,苦于无权无势只能摇头骂娘。这回权力部门动了脑筋,不仅查了,还备案公布,信息透明,让黑心人现形难遁,契合民心。
这种做法,也与本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依法公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案件信息的意见对上号。
我们时常遇到一个奇葩的现象:每当食品出了问题,就有人出来,教老百姓如何识别。看似认真,实则不经。面对愈出愈奇的假冒伪劣食品,普通人纵然看得出染色黄鱼,又如何认得出毒大米?识得了苏丹红,又怎么辨得出三聚氰氨?每当动员消费者去识别假货时,总教人想问:监管部门去哪儿了?
在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社会,人们各执其业,各履其职。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换句话说,认得大米是消费者的事,识别毒大米就是监管部门的事。执法部门固然不能越位,同样不能缺位。像检查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技术活,就是相关部门的本职。像如今公布的“黑名单”,也只是对缺位的补位,是归位。
当然,归位,并不意味着完全到位。
公布食安“黑名单”,是向前迈进一步。但人们仍有理由关心的是,“黑名单”是否定期公布?以何种方式公布?更重要的是,是否做到公平公正?会不会抓了小虾,漏过或放过大鱼?执法部门会不会出于面子或碍于关系甚至迫于更强势的压力而屈服?同样不可忽视的是,谁来监督执法部门?上或不上“黑名单”,又如何处罚?正是鉴于最后这一点,这次国务院会议强调了对执法尤其是执法裁量权的监督。
以前我们见过类似黑名单的做法,往往开始时轰轰烈烈,过一阵子,就悄然无声。这就是做了却没做到位,难以为继。公布黑名单,能否见效,考量的是执法决心、公心、耐心,以及对执法到位与否的监督力量。
据报道,继瓯海食安“黑名单”之后,明年我市将全面推广,从点到面,覆盖更广,情况或更复杂,自然不可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但对执法的到位,却是一开始就值得期待的。
宛未
编辑: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