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传出“北京、上海正在研究征收拥堵费”,不仅引起了两座“大堵市”市民的普遍关注,也引发了全国其他城市群众的“效仿”担忧。
其实,“出行难”一直是民生领域的热点,交通拥堵是其中重要一环。有关方面也下大力气,出台了一系列的治堵措施,严格限制车辆出行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矛头直指本源。然而,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待稍有缓解,城市道路上仍然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车流。更严重的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私家车不再是普通家庭的奢侈品,导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强势增长。
在“路更堵、车更多”的现实窘境下,关于“北京、上海正在研究征收拥堵费”消息一传出,自然被坊间热议。先不论“拥堵费”是否被科学论证,也不提“拥堵费”是否被正式征收,只说它能否治愈城市交通的“顽疾”?
诚然,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一方面,有关部门要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如优化红绿灯的设置、修建过街天桥和人行通道,完善公共交通行驶和换乘系统;另一方面,城市居民要提高公交出行意识,选择绿色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但是,经济杠杆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交通成本的增加将倒逼车主的出行选择。不过,正如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建设设计所所长张根所言,拥堵费不会对数量庞大的公车产生任何影响,因为公车的使用成本都将由公共财政支付;对于“不差钱”的高收入群体来说,拥堵费也只是“九牛一毛”,调控作用极为有限。可以说,设置拥堵费“门槛”,限制的还是广大普通城市居民,这势必无形中提高他们的生活开支。尽管公车私用的乱象正在逐步遏制,但公车的正常使用是不受影响的。对于某些生活、工作在公共交通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拥堵费如果不是过高,高度依赖私家车的车主还是不会轻易放弃自驾车的,能够被拥堵费限制行驶的车辆自然是数量有限;反之,拥堵费如果过高,或许城市道路将“变身”公车或高收入者的专属区域,这将有失社会的交通公平。
另外,征收拥堵费是否合理也是政府部门必须审慎考量的。有准备购车的城市居民坦言,私家车主在购车和用车过程中已支付了购置税、车船税、燃油费、停车费等高额的费用,其中已包含了城市建设、交通管理的费用。拥堵费是否“师出有名”、合法合理,先暂且搁置,仅就之前的征收细则(如征收的对象、标准)和之后的钱款使用(如收费总量和支出名目)而言,还需要经过大量的基层调研和依法论证,不能仓促出台。否则,单纯地为治堵而收费,也没有其他配套措施,政府部门难脱“懒政”和“暴敛”之嫌。
关于征收拥堵费的消息,这些年都曾经被报道过,但始终没有实施,这也说明此种治堵方式争议不小。城市道路畅通是所有城市居民的愿望,即使负担些经济成本也无碍大局,毕竟机动车占据了更多的交通资源,但有关部门必须事先自问:拥堵费能否治愈城市交通的“顽疾”?
文舟
CFP供稿
编辑: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