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党政要闻   ->   新闻发布 -->正文
【民进人物】郑元明:俯首甘为孺子牛
2017年12月28日 10:37:22来源:温州网

  郑元明,1943年8月出生。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副教授,曾任温州电视中专副校长,温州民进职中校长。民进温州市委会第二、三、四届委员,温州市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

  教育世家一份子

  郑元明祖籍乐清黄华,那里曾经只是一片海涂,潮水肆虐,民不聊生。咸丰年间,郑元明的天祖父联合六位乡绅,倾其所有,合力筑堤,几经挫折,终获成功,从而赢得良田万亩,五谷丰登。乡民们建造纪念碑亭以感谢七位乡绅的恩德。一百多年过去,碑亭多次被自然灾害和政治运动所摧毁,但是乡民们屡毁屡建。

  2004年底,宏大漂亮的七贤纪念馆和三座七贤纪念亭终于竣工,温州日报以《七贤治水百年传颂》报道了七贤治水的功绩和乡民们纪念先贤的一片诚心。

  上世纪20年代,郑元明的祖父先后在乐清和温州鹿城办学,从而《四代育英才八人执教鞭》,1994年9月,侨乡报和省联谊报分别以此为题进行了报道。

  郑元明出生在温州市中山公园旁边的“如园”,这里曾经是郑元明母亲的祖传家业,现在是温州市的文保单位。上世纪30至40年代,郑元明的父母亲、舅舅、姨妈和一大批爱国青年才俊常常在这里聚会,大力开展救亡宣传,为地下党和皖南、浙东的游击队输送人才。

  幼年的郑元明虽然并不懂事,但是,耳濡目染,对生活有了一定的担当。他学习勤奋,成绩优良,于1962年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

  梅花香自苦寒来

  1968年,郑元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齐齐哈尔铁路局海拉尔分局。

  “迎面是从未见过的白皑皑的波澜壮阔的茫茫雪原,皎洁的月色瀑布般地倾泻下来,泛起温馨而秀美的闪闪星光。”1968年12月初,当郑元明从齐齐哈尔到海拉尔的火车上下来的时候,目睹这番雪域景象,一下子,他仿佛爱上了那里。

  然而,“朔风凛冽”的艰苦,“游子离乡”的思念,自踏上这片土地之时,便未曾消减。“梅傲严寒盛开放,人经磨练更坚强。有朝一日春来到,人同梅花一样香。”当年,郑元明第一次无法回家过年,母亲张古怀便写信并以此诗给予安慰和鼓励。

  如今,回忆起这段朔北时光,郑元明坦言自己是幸运的,各方面都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工友们让他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他也学到了扎扎实实的技术。

  来到海拉尔,他主动要求到工厂去劳动锻炼,于是,郑元明被编进“机修大组”,从此开始了一段崭新的生活。机修组20多人,技术力量雄厚,各个工种的高级工占了近一半,青年工人也很努力上近,他们成了郑元明学习的榜样。他每天提前到车间,练习锯、锉、凿等基本功;再跟随师傅们一起上班,修理各种机床、转盘、水暖设备等等;晚上则自学看图制图……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郑元明逐渐摸清了各种设备的性能和维修准则,掌握了各项工种的操作要领,成立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技工。

  在海拉尔,郑元明还经历了两段终身难忘的经历,一是响应局里号召,参与制造半自动步枪;二是全力以赴、加工组装C-620车床。“机务段里造车床”一度引起全局轰动,对机务段和郑元明个人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海拉尔的经历,是郑元明一生中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他实现了从一个懵懂的理科生到干练的机械技工的转变,更为其以后在温州电大从事工科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作春泥更护花

  18岁那年,郑元明就曾在纺织中专当过教师,大学毕业后,郑元明最初的愿望,是老老实实当一辈子的铁路工人、当一个技术全面、手艺高超的好工人。然而,兜兜转转,最后他还是执起教鞭,成为了一名教师。

  1979年夏,落实政策解决夫妻分居问题,郑元明终于可以调回温州了,经他高三时的物理老师、特级教师陈立明的介绍推荐,加上浙大毕业生的牌子,郑元明顺利地回到了母校,开启教书育人的生涯。在接下来的教学时光中,郑元明协助陈老师编写了一本高中物理习题集,发行量可观,还与全组教师一起努力把物理教研组提升为全市的重点教研组。

  1984年夏,郑元明被调到温州广播电视大学,并几乎包揽了电大在温州市区和各县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零件等课程的教学。这段时间里,他一边自我进修,一边教学,还要进厂下乡,还要担任一些管理工作,日子过得忙碌又紧张,但是他却乐此不疲,说道:“没有思想包袱,没有不正当竞争,日子过得踏实也过得愉快。”

  郑元明清楚地记得第一个教师节是在电大度过的,那时他已经参加了成立不久的温州民进组织。民进市委会举办教师节庆祝会,民进会员、著名书法家蔡心谷先生为郑元明题字:“桃李芬芳”。

  “你还是新教师,只有20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才能得到桃李满天下的赞誉”。当时的民进市委会主委马骅先生对他说道。郑元明一直很珍惜这个挂匾,30年来,一直挂在书房显眼的位置。

  俯首甘为孺子牛

  当回顾自己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时,郑元明深感参加民进组织后的这些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

  而说起与民进结缘,就不得不提到郑家与马家70多年的交情。70多年前,马骅先生与郑元明父母是温州中学的校友,在国难当头的年代,他们一同受共产党的指引,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温州的抗战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正是在这样的渊源之下,在马老的指引下,郑元明加入了民进,成为了温州民进的早期会员。1993年年初,民进市委会推选郑元明担任温州民进第二届市委委员,随之被推荐为温州市政协第六届委员,均连任三届,直到2007年换届时,才因超龄而退下。

  1989年开始,郑元明服从组织需要、参加民进办学领导小组的工作,随之参加水心校舍的筹建领导班子,并在1993年至1995年兼任民进职中的教导主任,与民进“办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1年,接过黄宝琦老师的接力棒,郑元明受命担任第四任民进职业中学校长,并连任三届。而此时,社会上“普高热”愈演愈烈,职高招生越来越困难,职高新生素质也在走下坡路,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郑元明可谓临危受命。对此,郑元明知难而进,努力探索一条民间学校办学的光明大道。

  2002年6月,新宿日本语学校江副隆秀校长率团来校访问交流。郑元明(左四)等陪同

  面对民办职高新生文化素质低的现状,郑元明要求教师们掌握“补齐”和“够用”两个原则。“补齐”,要求教师在上每一节新课前,一定要先把初中的相关知识进行一番回顾和复习,把初中的知识补上去,以保证学生能听懂新课。“够用”则是指教的新知识,只要能保证满足后续阶段的学习和专业课的教学需要即可。而在专业技能上,郑元明则明确地要求全体师生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充分调动各自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动手能力,突出办学特色。

  全体教工合影

  在学校管理上,郑元明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以发自内心的关爱、义不容辞的培养、责无旁贷的鞭策,打造了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既有理论又善于实践的科类齐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在市委会领导的支持下,郑元明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引导青年教师继续进修,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短短几年时间,12位原来只有专科学历的青年教师全部获得了本科学历和教师职称,两位教师被评为教坛新秀,两位教师被评为学科骨干教师,10多人次被评为市级的先进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这一切,体现民进组织对教师的关怀,对这批青年教师的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也是郑元明为教师们所做的实事。

  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们掌握了过硬的技能本领,那几年的毕业生,一般都有3至4个专业技能操作证书,最多的达到7个。学校累计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2344名,不少毕业生成为各个行业的佼佼者。学校的教科研课题《三科相融一体化教学》获省政府颁发的第二届职教成果一等奖;在省、市级的竞赛中师生们获得了200多个奖项;学校也因此取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先后荣获“民进全国办学先进集体”,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学校”,省“教育事业突出贡献学校”等奖牌。

  而这一切荣誉的得来,除了民进前辈的铺垫,也离不开郑元明的倾情付出。

  那年,郑元明刚刚调到民进职中,有次政协会议安排了半天时间用于“城市规划模型图片展”,在展会中,郑元明得知将在水心小区的温瑞塘河边上开辟一个新的住宅区,郑元明就想将来或许可以在这个住宅区里为民进的教师们建设一座宿舍楼,于是向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情况,结果误了接送车,只得自己打车回家。窥一斑而知全豹,一件小事,却足以折射出,作为校长的郑元明,心中装着的是教师队伍的利益诉求,装着的是建设学校的点点滴滴。

  同时,作为政协“三届元老”,郑元明关注社情民意,积极参政议政,成了公认的“提案明星”。从“减轻中小学生沉重课业负担”到“保护江心屿的孤岛特色”到“痛下决心,彻底改造解放街”,郑元明关注当下社会热点不限领域,栉风沐雨反应民众呼声;而作为一名民办职业中学的校长,他更是大力为中职教育发展奔走疾呼。

  2004年,他撰写的《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的几点建议》获浙江省社会力量办学“吉利杯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优秀奖”,同时入选同年省社会力量办学科研成果获奖论文论著集。

  2004年,在温州日报的《打开瓶颈瞧一瞧》的报道中,郑元明在“政策--引导是否有偏差”的文段中,发表了自己对于中职教育的思考,他明确而尖锐地提出高校扩招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冲击。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学校爱得深沉。”在总结九年民进职中工作之时,郑元明的这句话,令人动容。民进职中,这所温州民进自己创办的学校,是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梦想,也是他凝结了无数汗水的果实。

  搜集整理:金晶

  内容整合自:《浪花的叙述》郑元明

编辑: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