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专题资料 -->正文
叶茜茜:银行信用是支柱信用和主体信用
2013年08月08日 10:03:45来源:温州网-温州商报

  -温州局部金融风波(实质就是信用危机)爆发以来,温州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信用缺失现象相当严重,恶意逃债、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商业欺诈等经济失信现象层出不穷,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直接影响到市场体系的完善和资源配置效率。

  温州现阶段的“两难”问题正是信用缺失的突出反映。首先,信用缺失在信贷市场中的突出表现是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必然引发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监控成本等问题。小微企业信贷受到约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群体信用缺失。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生命周期普遍较短,而失信成本在短时期内难以完全体现,一段时间内逃废银行债务、财务信息虚假披露之风盛行。群体诚信缺失加大了银企交易成本,使得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授信活动过于谨慎甚至收缩,对商业银行而言是加强自身风险管理的理性选择,但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而言则是一种缺憾。

  其次,信用是投资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初的一段时期,温州的信用建设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曾经一小部分人以生产假冒伪劣商品和制假贩假作为发财致富的手段,不守信用的印迹严重损害了温州的投资环境。当前,温州在经历信用危机之后,实体经济尚未恢复元气,发展转型缓慢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更是抑制投资的瓶颈。

  在社会信用体系中,银行信用是支柱信用和主体信用,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具有先导和推动的作用。因此,建立和维护社会信用环境,银行业承担着重大而特殊的责任。2011年下半年,温州发生民间借贷危机、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后,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不良贷款总额保持相对较高增幅。但随着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加大,商业银行采取各种措施,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今年年初我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和余额出现“双降”的良好势头。同时,打击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尽管如此,还远远不能满足金融部门和其他社会阶层对信用制度的有效需求。重塑温州信用环境,银行业必须发挥主动作用,借助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信用制度建设。特别是当前国内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将对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我国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速会趋于下降,信用风险也将有所上升。从完善银行信用体系入手,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既是防范金融风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当务之急,也是解决“两难”、改善投资环境的关键之举。

编辑:邱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