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时事评论   ->   温网评论 -->正文
“微慈善”立规矩才能成方圆
2015年02月26日 09:18:13来源:温州都市报

  温州建校一名15岁的孩子患严重再生骨髓贫血,好心人通过微信朋友圈为之求助。短短两天,收到6万多元善款。这起“有图有真相”的微信捐助事件,虽然过程戏剧性,好在结局圆满,但也引发了公众思考:微信募捐在释放民间公益热情的同时,如何防范“爱心诈骗”?(本报昨日A4版报道)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是老祖宗的古训,亦是现代城市的人文风景。好在,尽管我们在质疑、在求证,但一念善心,未曾止歇。这些年,微信朋友圈“转”出来的慈善,在身边并不鲜见:譬如去年6月,乐清一男孩白血病复发,筹不到巨额治疗费,孩子叔叔发出求助微信,3天里募集到80万元善款;又譬如瓯海区丽岙街道一小伙患白血病,也是通过好心人转发微信朋友圈,帮他凑足了50多万元医疗款……

  微信慈善,很多是建立在熟人规则之上、帮助特定对象的非公益性众筹募捐。一方面,它似乎端口封闭,难以形成海量传播效益;但另一方面,它实际上是以熟人信用为背书,精准传播的效果可能比“广撒网”更有效。从募捐箱到“微慈善”,这是技术创新在民间慈善领域的自然转身。《2013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慈善捐赠总额近千亿元,同比增长21.06%。2013年,我国网络捐赠得到蓬勃发展,捐赠规模超过3亿元。有人说,这些都是“散银子”,不是什么“大钱”,但慈善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最需要的恰恰是“人人之力”,而不仅仅是“富人之力”。

  “微慈善”迟早要集聚成磅礴的力量。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为91.2%,较2013年底提升了5.1个百分点,即时通信作为第一大上网应用,在网民中的使用率继续上升,达到90.6%。我们应该还记得去年夏天,一场源自美国社交媒体、旨在为“渐冻人”筹款的“冰桶挑战”在全球展开。据悉,这场活动筹集到的网络捐款已经达到了1.133亿美元。可见,借助社交媒体整合的慈善行为,今日是微力,明日可能就是伟力。

  正因如此,呵护“微慈善”,为之建章立制,已是当务之急。一则,近年来,以慈善为名的微信诈骗风生水起,甚至成为作奸犯科者的“新式武器”,类似“少女重病网上求助爱心账号被骗子替换”等故事也是层出不穷。二则,捐款之后,如何保证专款专用、如何处置富余资金,都是敏感而微妙的核心问题。历史证明,无论是红十字会、抑或嫣然天使基金,道德自觉始终解决不了公开透明的制度难题。如果机制阙如、丑闻累累,善心迟早会在“微慈善”中消耗殆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依法治国的语境下,也许只有《社会募捐法》才能解开“非公益性募捐”的困局。立法,不能再等了!

编辑:叶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