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温州市疾控中心与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合作,在啮齿类动物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并提示具有人畜共患可能。据悉,这一新发现尚属国际首次。眼下,正值冬春季病毒活跃期,疾控中心呼吁,防鼠灭鼠不容忽视!
据了解,冠状病毒能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呼吸道、肠道、肝、神经性疾病等。之前,我们对冠状病毒的发现与关注仅局限于动物及农业生产方面,未引起医学及公共卫生界的重视。2002—2003年在我国暴发流行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又称“非典”(SARS),2012年在沙特出现由冠状病毒引起病死率更高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这两种呼吸道疾病的出现引起了全球公共卫生界对冠状病毒的高度重视。数据显示,人类50%-70%新发传染病病原体来源于动物。
啮齿类动物种类丰富、地理分布广泛、密度高,与人接触机会多,是人类传染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是传播给人类传染病最多的动物。然而之前,在啮齿类动物中仅发现一种冠状病毒,即发现于1949年被命名为小鼠肝炎病毒(MHV)的冠状病毒,1970年在大鼠中发现了其变种,被命名为大鼠涎泪腺炎病毒。随后再没有在啮齿动物中发现相关的冠状病毒。
最近,市疾控中心与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合作于鹿城区褐家鼠中发现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LRNV”,完全符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对冠状病毒新种确定的标准。“遗传分析提示,这新病毒是由基因重组形成的。”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所所长林献丹介绍,基因重组在冠状病毒非常常见,有利于冠状病毒的跨种间传播,导致新发传染病,甚至可能导致人畜共患。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合作地区龙泉市的啮齿动物中发现了冠状病毒的另外两个新基因型LAMV和LRLV,它们分别与能引起人类呼吸道疾病的人冠状病毒HKU1和引起人呼吸道及肠道疾病的人冠状病毒OC43及4408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另外LRLV也与能引起家养动物疾病(如猪的脑脊髓炎)的冠状病毒有较近的进化关系,这表明鼠携带的冠状病毒可能在人与动物疾病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
林献丹说,这次在啮齿类动物中同时发现三种冠状病毒,表明浙江沿海地区啮齿动物携带的冠状病毒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可能还存在着未知的冠状病毒。由于冠状病毒已发生基因重组而实现跨种间传播,导致新发传染病的发生。每年冬春季节是病毒高发期,在目前人类传染病中,其致病病原体是否有来自啮齿类动物中这三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下一步,将重点研究这一课题。并且加大对啮齿动物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新的病原体,明确新病原体与已知病毒间的进化关系,为有效防控新发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