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党政要闻   ->   新闻发布 -->正文
温州市房屋登记中心便民惠民
2015年01月04日 17:48:55来源:温州住建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温州市房屋登记中心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打造一流的便民服务形象。中心相继推出了无休日服务、多证联办等系列便民服务措施。

  2月27日晚为市区珠冠大厦住户开辟夜间专场办证

  珠冠大厦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建设手续拖了5年之久才完成,我中心为了做好克难攻坚工作,多次协调有关部门,逐一化解了珠冠大厦建设过程中遗留的问题,年初完成1040户的初始登记。为了让安置户尽快领到产权证,我中心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开辟专门服务珠冠大厦安置房的夜间专场登记服务。此次专场活动,我中心还特别加强了后台并加派了工作人员,从受理到发证仅用35分钟的时间,真正实现了“光线快速”。

  3月1日推出无边际服务,实行办证无休日

  2014年3月1日起,中心实行房屋登记“无休日”服务。即在双休日期间为为群众提供二手房交易、商品房转移登记、拆迁安置房转移登记、经济适用房转移登记、产权证领取、公证等服务,累计为群众提供服务3850宗次。

  5月19日推行“多证联办”

  我中心联合多个部门,推出了房产证、契证、土地证“三证联办”的便利化模式,即将产权登记、土地登记、契税缴纳所需的要件进行了合并精减,一个门受理、并列审批、同步领证,群众不再东奔西跑,办证时限压缩到立等可取或3个工作日,并推动全市11个县市区全面开展“多证联办”工作,截止目前已提供“多证联办”服务4489宗,该项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最满意”的整改项目。

  开展送证上门服务

  为了使开展“送政策上门、送温暖上门、送服务上门”的工作深入群众,中心志愿者服务队积极为8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士、住院病人等行动不便者以及偏远地区小区较集中的住户们提供上门送证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全年共开展送证上门优质服务100余次。

  全面压缩办事时限——力争提供高效、快捷、优质服务

  今年以来,中心以“一心一意服务群众,一言一行尊重群众,一举一动方便群众”为目标,以方便群众为切入点,对审批程序进行再次创新,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有效地提高办事效率。

  一方面根据登记种类承诺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间的1/2至1/6:商品房和二手房转移登记从法定的30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对所有实体企业申请登记开辟绿色通道,实行预受理制度,办理时限再压缩1/2。

  另一方面落实两项立等可取业务:一是企业抵押贷款申请抵押权设立登记实行立等可取;二是二手房交易纳税后缮证立等可取。同时为孕妇、老人、残疾人等不便长时间排队等候的人群;因出差、办理银行贷款等原因;或属于温商回归项目的可申请绿色通道,全年提供绿色优先受理服务1258多次。

  征集房屋办证难题

  9月4日,中心向社会公开征集房屋办证难题,征集范围包括:市区(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的房屋。对征集到的难题,组织专门班子,制定化解专案,各部门加强组织协调,落实督查问责机制,定期对办理情况进行汇总。全年办理拆迁安置房6450套,完成房屋初始登记133宗,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5宗。

  打造现代化的办证服务大厅

  为创造良好的办证环境,中心在服务大厅提供无限WiFi,设立先进的自助服务设备,自助服务指南(信息公开)、办证进度查询和自助申请表打印机以及开拓微信办事指南平台。让群众享受信息技术便捷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心向信息化办公的迈进。

  服务实体经济

  建立企业联络员制度,与企业建立长期联系,对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缩短办理期限,对企业房产交易手续费实行减免。截止目前,中心共为企业办理绿色通道299宗,减免各项规费57.26万元,并多次收到企业送来的感谢锦旗。

  拓展农房抵押、安置房抵押、顺位抵押、在建工程抵押登记等抵押登记业务;丰富房地产主债权形式,开展购销合同、承兑汇票等非融资性抵押担保和信托、债券等金融产品的抵押登记。全市完成房地产抵押登记410865宗,抵押担保余额7597亿元,其中农房抵押融资89.3亿,顺位抵押融资196.82亿元,在建工程抵押登记融资192.66亿元,民间借贷融资174.08亿元,有力促进了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推行司法拍卖“零负担”

  在市住建委和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支持下,我中心创设了司法拍卖房产按揭贷款预告登记制度,一方面实现了银行放贷“零风险”,使银行没有了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实现了买受人贷款“零负担”,各银行将免除原贷款模式下买受人的担保义务,有效降低了买受人参与司法房产拍卖的门槛,为买受人减轻了负担并提供了便利。通过实践,银行、债权人、债务人、买受人多方均得到受益,为化解区域金融资产处置提供了切实帮助。

  这一做法得到了省住建厅和省高院的高度赞扬,全省法院系统还在温州召开了现场会,推广我们和中院的做法。

编辑: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