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吕浦河坝接桥下一处角落堆满了废品。(刘伟摄)
昨日(5月13日)雨后初晴,安静的吕浦河缓缓流淌,市民缪先生划着小木船停靠在市区上新桥边,岸上一位居民正在悠然垂钓——随着“五水共治”的不断推进,吕浦河的水正在变清澈,亲水的市民也与日俱增。
c 沿着河岸行走,监督组考察了近1公里的河道。经过几年整治,吕浦河有了大变样。河面几乎没有垃圾,总体保洁良好,黑臭情况基本消失。但细看各处,仍存在不少亟待整改的问题。
从小处看,如标牌的设立。根据规定,在河流起点与终点必须竖立河长制牌子,确保市民了解并监督落实。吕浦河西起南塘街米筛桥,东至学院路上新桥,全长2.12公里。在终点“上新桥”,崭新的河长制牌子已竖立,市、区、街道、社区各级河长名字一目了然,河流信息、河长职责、整治目标、监督电话也一清二楚。但在起点一栏,“米筛桥”被错写成“城中大桥”。而真正的起点“米筛桥”则未见牌子踪影。
从深层次看,吕浦河段河面虽然基本保持干净,但与“污水无直排、水域无障碍、堤岸无毁损、河底无淤积、河面无垃圾、绿化无破坏、沿岸无违建”的整治目标仍有一定距离。昨日雨止转晴,但河道两侧的排水管道仍不时往外排水,为什么?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虞秋生分析,“晴天排的肯定是污水。”在坝接新桥边,一个直径约半米的排水口正排出黄色的浑浊液体,水质混沌不堪,和远处的绿色河面形成鲜明对比。有附近居民称,上新桥边甚至有人直接排粪。
不仅“污水无直排”未能达标,“绿化无破坏”方面也有待整改。进入滨水环线东北段绿道,两边的樟树苍劲挺拔,一片绿意。但如此美丽的绿道却因缺乏管理沦为“败笔”:厚厚的落叶几乎掩盖了路面,杂草丛生,行人难以通行。更为严重的是占用绿道现象。在南塘四组团,小区的花园建到河岸边,隔断了本应相连的绿道。
河道沿岸的脏乱差问题更让监督组感到揪心。由于城中村改造,在蒋家桥旧村,各处墙面都刷着大大的“拆”。有的房屋拆了几面墙,留下几面残破不堪;拆好了的墙面,砖瓦散落各地。在一处拐角,堆放着近30平方米的垃圾,苍蝇成群,飞舞在临时搭建的建筑棚周围。一些外来务工人员3年前开始住在拆迁剩下的废弃住宅里,因缺乏卫生设施,他们将生活污水、垃圾直接排放入河,成为河道的主要污染源。
暗访结束后,市政协副主席余梅生表示,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研究,与各职能部门对接,督促尽快整改落实,同时为鹿城区整治吕浦河方案提供意见与建议。
编辑: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