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民主党派 -->正文
张烈剧作中的温州地方文化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6日来源:温州日报

    温州民进会员、国家一级编剧。代表作有《张协状元》《公孙子都》《小孙屠》《杀狗记》《湘水郎中》《赠书记》等。

  由于创作水平突出,张烈几乎拿遍戏剧界的国家级奖项,而后多次担任评委。他在创作时注重融入温州地方文化,这是家乡文化对个人风格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凸显一位有情怀的剧作家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地方民俗 如数家珍

  温州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体现在风俗习惯、方言俚语、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张烈自小生活在温州老城区,是地地道道的老温州,对于温州的点点滴滴都烂熟于胸,在创作时将这些元素写入剧本中,自是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温州的观众看了之后,会心一笑,倍感亲切,拉近了观演距离;而外地的观众看戏之时,也会觉得入乡随俗,新鲜有趣,增长见闻;将民风民俗写入剧本,传演传唱,还有助于保存文化多样性。

  先从《张协状元》来说,其故事虽不是发生在温州,但经过九山书会才人的改编,为迎合温州观众口味,已然抹上温州地方色彩,如郭作飞在《<张协状元>词汇研究》中所举例子:渠,同“他”,第三人称代词;顿,意为放置,如“顿着一座高山”;月日,月份的计时单位,如“二十四个月日”;辣,温州特有拟声词,如“辣辣响”,形容迅捷、勇猛。张烈先生在改编时,为让永嘉昆剧走向全国更为通畅,因此用了直接提示的方法展示温州民俗:

  如庙鬼提醒庙判做媒时要谨慎,说:东瓯民间有话,叫“做媒人的赔女儿”。丑角多用温州话道白,这句话用温州话来说,媒人和女儿有押韵的效果;

  又如庙中成亲一事求神问卦,掷两次后,大公说:此地民俗,凡事“三盘落灯盏”,以三作准;

  再如庙鬼庙判扮作状元府两扇门:

  张协:记住,开门要响,关门要迷。庙鬼:哎,判爷,什么叫关门要迷,人家不懂。庙判:此乃温州俗语,是严丝合缝之意。

  方言“迷”字在《张协状元》原文中见第十出:(净)来依贫女,缚住庙门,开时要响,闭时要迷。这时张协刚到庙中,贫女还未回来。想必是张老师在细读古本时记下种种可以取用的细节,巧妙地统筹整合到新编戏中。

  温州民俗入戏最为典型的还要数张烈先生创作于1992年的《双帮佣》,张先生将其定位为“民俗风情通俗喜剧”。该剧讲述了清末科举废除之后,温州小南门豆麦行黄家、南塘街酱酒作坊袁家、古厢巷秀才古家之间的婚姻家庭故事。

  剧中情节主要的发生地有小南门、南塘街、道前桥、五马街、广利桥、茶院寺、河屿桥、卖麻桥、山前街、江心寺等。剧中新娘坐花轿经过的地方,以数板的方式念出:第一桥、大高桥、小高桥、乘凉桥、四顾桥、王木亭、府前街、安平坊、庆年坊、古厢巷。展现到处寻人的情节时,又一连串念出了:百里坊、康乐坊、墨池坊、锦春坊、三牌坊;县前头、陡门头、花坦头、大桥头、东门涨桥头、西郭塔儿头;还有书堂巷、斋堂巷、徐衙巷、双桂巷、打铁巷、曹仙巷、卖糖巷、甜井巷、古炉巷、三官殿巷、九星殿巷、瓦市殿巷、桐主殿巷、土地堂巷、四营堂巷、岑山寺巷、周宅祠巷、小虹桥、渔丰桥、双莲桥、飞霞桥、窦妇桥、清明桥、雪山脚下将军桥、南塘湖上砻糠桥。剧中提到事物有老酒汗、揭盒、咸白鲞、温州鼓词、温州道情;方言俗语有“实足”“额角头”“淌淌落”“十三档算盘档档打空”等等。

  这些地名、事物、方言俗语大部分是温州人耳熟能详的,也有一部分现在很少见了。那些坊啊,巷啊,桥啊,有的还保留着,翻新过,有的拆得面目全非,仅保留一个地名,有的就连名字也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只能去老人的记忆里,甚至更早的文字里去找寻。张老师如数家珍地把他们保留在了剧本中。地方民俗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是人人参与的,让整部剧更有真实感、代入感,就像真的发生过,观众怎会不喜欢!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张烈剧作中的温州地方文化

编辑:姜珂珂 | 责任编辑:张朋杰 | 监制:阮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