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民主党派 -->正文
《小花朵》与瑞安民进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8日来源:温州日报

  日前,听闻停刊近二十年的儿童文学刊物《小花朵》要复刊了。这一消息勾起了多少瑞安人心底的儿童文学记忆,但是少为人知的是,《小花朵》能够创刊并持续十几年离不开民进瑞安组织的创始人杨作雨、彭文席。

  《小花朵》原是温州著名寓言作家、原民进温州市委会副主委金江创办于1979年,没有拿国家一分钱,到1980年8月杂志发行了6期,每期二万五千册,成绩斐然,甚至接到上海、福建等地的征订。正当杂志发展势头良好之际,金江被调去省里创办《当代少年》杂志,《小花朵》遂停刊。“很多人一直怀念着《小花朵》。”金江将自己的心事告诉了老友杨作雨。

  上世纪80年代是“文艺复兴”的年代,1984年,瑞安市文联成立,聘请张桂生、黄宗英、杨作雨(洛雨)等人担任文联名誉主席。在瑞安文联成立之际,杨作雨力推《小花朵》在瑞安复刊,得到了当时文联领导的大力支持。就这样,《小花朵》从温州移栽到了瑞安,并聘请陈伯吹、峻青为名誉顾问,金江、洛雨为顾问。

  从1985年1月创刊,到2001年停刊,《小花朵》历时16年。它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

  当时,同期创刊的还有《玉海》杂志,很多人认为《小花朵》只是给小朋友看的刊物,定价低廉,为了维持刊物的出版,还要文化经费给予补贴,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不值得,只用办好《玉海》就够了。尽管争议很大,杨作雨始终坚持“文学要从娃娃抓起”,力排众议,让《小花朵》生存了下来。

  为了弥补办刊经费的不足,他还多次拿出自己的退休金给予补贴。“甚至,我们慰问他给他送的慰问金,他也会拿出来捐掉,后来我们不得不只送他实物。”原瑞安文联主席张鹤鸣感慨地说。零零星星的个人捐赠显然不足以解决经费缺口,杨作雨也多番寻求外界的帮助。1994年,以《小花朵》为基地,瑞安市儿童文学学会成立。会上,杨作雨倡议成立儿童文学基金,用于协会的发展和刊物的出版。之后在1994年、1995年的政协大会上,他连续撰写提案《拨款建立本市儿童文学基金会,以培养新生一代文艺人才》《增拨儿童文学发展基金》,获得了3万元的财政支持。华侨郑乾友出国之前在《小花朵》当过编辑,出国后每年都会从国外寄钱回来支持《小花朵》。

  编辑人才的缺乏也一直困扰着《小花朵》的发展。谁能懂得儿童心理,又懂得儿童文学创作呢?《小马过河》的作者彭文席进入了文联领导的视野。

  《小马过河》如今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但知道它的作者彭文席的却并不多。而在80年代之前知道他的人就更少了。彭文席高中毕业以后在小学担任老师,因在学校教学中发现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他有感而发创作了《小马过河》并投稿给了上海《新少年报》,文章发表之后轰动了中国儿童文学界。但是此时,彭文席本人除了收到作品发表的稿费,并没有享受到作品成名的好处,也不敢跟人说这是他的作品。

  1957年“反右”开始,彭文席受到影响,被辞退回乡,并开始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与此同时,《小马过河》被北京市选入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继而又被各地的教材陆续选用,后来还被翻译成14国文字名扬海外。但是这些彭文席都不知道,他因劳动繁重也不再从事任何创作。

  1980年,国家八部委举办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活动,授予《小马过河》一等奖,获奖以后的彭文席命运彻底改变,他被重新安排教职,闲暇时又可以投身文学创作。瑞安文联向彭文席伸出橄榄枝时,他已退休在家,但他二话不说,甚至连工资也没有问,担任起了《小花朵》的编辑工作。

  仿佛为了追回逝去的25年时光,彭文席干得乐此不疲,直到《小花朵》停刊,坚持了整整14年。彭文席编辑《小花朵》之认真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其中一个细节就是,“当时,他住在云周十八家村,隔江渡水每天上班往返要2个小时,但他从来没有迟到,也从不喊辛苦、提要求。”

  1988年10月,杨作雨、彭文席同时被民进温州市委会吸纳为民进会员,之后他们又协同其他会员一起筹备成立了民进瑞安基层组织。今年6月,由瑞安民进会员自编自排自演的情景剧《小花朵》在市会议中心大会堂演出,获得了观演人员的交口称赞。当年读着《小花朵》长大的孩子们如今早已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中很多人加入瑞安民进,为瑞安的儿童教育事业或其他行业做着贡献。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小花朵》的复刊,首届“小花朵全国少儿创作大赛”也已启动。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小花朵》与瑞安民进

编辑:姜珂珂 | 责任编辑:张朋杰 | 监制:阮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