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血缘的亲情,他们为牺牲的战友尽了34年孝
来源:温州文明网时间:2019-08-06 16:26:34编辑:林靖字体:

      34年来,徐建、李鹏翔、徐崇兴、黄建和、徐昭雄、王绍进、刘长林、陈武等8位对越自卫还击战的退伍老兵,替牺牲战友伊和清尽孝30余载。他们,用行动践行着战壕里的承诺,用大爱和忠义树起了一座孝义的丰碑。

冲锋在前排雷牺牲
8位战友每年悼念

     “阿清,我们又来看你了。”

      每年清明,徐建都会与7位战友相约,前往温州翠微山烈士陵园与伊和清“闲聊”。

      简单的悼念过后,8人沉默地伫立。他们从兜里掏出一根烟,点燃,放在墓碑前,再拿出一根,点燃……

     “34年了,时间过得太快了。”猛吸一口烟,话匣子慢慢打开。一旁,李鹏翔、黄建和、徐昭雄也点起了烟,加入了闲聊。

      这是他们独特的相处方式。“一边抽烟一边闲扯,就跟他还在我们身边一样。”

      时间回拨到1984年12月27日,伊和清留下“我要抓获战俘,为温州争光!”的豪言壮语,奔赴老山前线。

      徐建没想到的是,这句豪言壮语,成了伊和清留给他的遗言。

     “1985年1月3日凌晨,身为侦察连班长的阿清,带领全班战士,作为前锋冲在最前方,不幸触雷牺牲。”至今,徐建仍能清晰地那个日子:“那年,他24岁……”

      伊和清壮烈牺牲,被追记二等功,评为革命烈士。

      得知同一批参军的兄弟牺牲在战场,同在一个师的8名温州鹿城兵,悲痛不已。

      远离父母,远离家乡,在师部大院的4年,9位年轻人的心早就连在了一起。

    “我们都是亲兄弟,阿清的父母就是我们的父母。”退役返乡,8人把伊和清的父母喊作爸爸、妈妈。

      这一叫,就叫了34年,他们的子女,也把老人叫做爷爷奶奶。

八个“儿子”尽孝
母亲很是欣慰

  34年过去了,8位战友在不同领域工作。但他们“二哥”这个身份,一直没有变过。

  1985年7月,王绍进从部队返乡探亲。第一件事,就是代表8名鹿城籍的战友,看望伊和清的父母。他来到了伊和清的家中,灰瓦白墙、家徒四壁。

  当伊母问及儿子状况时,王绍进红了眼眶:“部队马上凯旋,如果他没回来,我们就是你的阿清。”两老热泪纵横。

  伊家有3个兄弟,阿清排行第二。也是从那时起,徐建、李鹏翔、徐崇兴、黄建和、徐昭雄、王绍进、刘长林、陈武等8人也多了个新身份。

  当时,伊和清的父母已经年过半百,家庭重担落在了伊和清的弟弟伊胡西的肩上。可伊胡西在家务农,收入微薄……

  “怎么让爸妈过上好日子?”徐建的心中一直牵挂着。1997年,他嗅到了商机:帮伊家创办一家线缆桥架的加工生产作坊。可眼前又有了新难题:伊胡西对线缆桥架的专业知识一窍不通。

  当时,已经是线缆桥架技工的徐建,主动承担起了技术和生产方面的指导,他放弃假日和休息时间,手把手传教。8位战友还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筹资十几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交到伊胡西手中。

  在“二哥”们的帮助下,伊家的线缆桥架作坊渐渐步入正轨,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我们都是同个战壕里爬出来的,我们就是亲兄弟!”徐建的声音低沉有力。

  今年4月8日,阿清的父亲离世。办丧事期间,8位“伊家儿子”们,忙前忙后,披麻戴孝为父送终。这一切,都被伊母记在心里,她不止一次地对别人念叨,“我真是欣慰,有那么多儿子。”

  时光流转,当年的青葱小伙也逐渐白了头。8位战友中,有的已经退休,有的已经退居二线,他们来探望伊母的时间更多了。徐建说,虽然战争已经远去,但战场上的承诺,他们将用一生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