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专题资料 -->正文
巩固国卫: 70年从0到1043座 颜值和科技助力温州公厕革命
2019年08月05日 15:06:12来源:温州晚报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重要的文明窗口。据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消息,温州最早的公厕建于1951年,如今温州市区(建成区)的城镇公厕已达1043座。尤其是这几年,我市公厕已经由“安全、经济、实用”向“环境舒适、功能齐全、人性化”转变。

  首座公厕建成

  记者了解到,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温州城区环境卫生设施极为简陋,无公共厕所,无垃圾堆放场。1949年5月,温州解放后,环境卫生工作归卫生局管理,市人民政府颁布《温州市公共卫生管理规划》,并建立温州市环境卫生委员会。1951年4月,温州市政府发布通告,废除封建“粪地”把持制度,9月,温州市公营肥料公司批准成立,统一管理城区粪便。

  “最早的公厕建设于1951年秋天,位于人民广场。”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环卫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与公厕一起建成的还有小南门粪埠头,位于吴桥,容量为460吨的储粪池。该负责人表示,最初的公厕是免费使用的,1991年起,我市对公厕实行全面改建,以改造旧厕为主,新建公厕为辅,并开始推行公厕有偿使用制度。1992年底,共改建公厕110座,成为我市当时规模最大的公厕改建工程。

  2009年1月,我市公厕开始推行免费使用制度;2014年温州市政府出台《温州市区城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我市城区的公共厕实行免费开放制度,至2017年,市区在用的城镇公厕全部实现免费对外开放。

  远程监控臭气指数

  空调、WiFi、第三卫生间(第三卫生间是在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使用的卫生间。)……自“厕所革命”以来,温州城镇公厕早已经脱了“脏乱差”的帽子,“颜值”得到大大提升。2016年,鹿城区望江东路丽江花苑的公厕还获得了全国“最美公厕”综合奖。

  记者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了解到,2018年,市城管办制订《温州市城镇“厕所革命”实施方案(2018~2020年)》,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推进城镇公厕改造提升,其中2018年完成改造提升城镇公厕282座(市区150座),2019年计划改造提升320座(市区145座)。

  目前经过改造提升,我市城镇公厕的除臭、通风、防蚊蝇、导向牌等设施逐一齐全,内外环境得到优化;有条件的还要修建无障碍设施和第三卫生间等。我市二类及以上的较高档次的城镇公厕比例逐步上升。位于五马街道国信大厦对面的飞霞桥公厕,是2013年建成投用,建筑面积达103平方米。2018年完成改造提升,已经模样大改,公厕一楼设有书吧休闲区,配备书籍、座椅、风扇、充电插座、自动储物柜等便民设施,并结合依傍公园的地理位置,增设了大面落地玻璃,内部装饰假山、水池和壁画,还养着金鱼,放置了绿色植物,显得清幽雅致。

  另外,位于五马街旁曹仙巷公厕是我市智慧环卫一体化的试点公厕,曹仙巷公厕搭载公厕内部的传感设备,系统可远程监控公厕的实时臭气指数、水电流量以及公厕使用人数和频次。市民如厕后,还可以通过微信“智慧公厕小程序”,对此上传评价、意见与建议。

  明年二类公厕达八成

  据统计,温州市区(建成区)共有城镇公厕1043座,其中鹿城区431座、龙湾区208座、瓯海区283座、洞头区22座、经开区93座、瓯江口6座。另外有400多家沿街单位内部厕所对外开放使用。目前市区三类及以下公厕仍有500余座,老旧、不达标公厕基数大,改造任务繁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计划通过《温州市城镇“厕所革命”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实施,分批改造,逐年推进,到2020年,推进我市二类及以上城镇公厕达到城镇公厕总数80%的目标。

  那么怎么改造呢?对建筑面积充分、人流量较大的厕所,以保障如厕功能为前提,通过合理规划设计,优化功能布局,开辟场地,设立劳动者“爱心驿站”、书吧休闲区等场所,内部配置书籍、座椅、提供饮用热水、针线包、常用药箱等便民设施,为环卫工人、户外劳动者和周边市民提供休憩服务,突出公厕的人性化服务功能。

  另外,公厕改造提升完成竣工并移交投用后,及时落实专人(巡回)保洁,保障后续的维养管理,防止因管理缺位造成公厕环境卫生问题。同时,根据公厕的日常使用情况和人流量,强化日常保洁。

编辑:王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