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专题资料 -->正文
【乐清】梅溪村把“垃圾分类”写入村规民约
2019年07月02日 15:27:13来源:温州都市报

     6月29日,乐清市淡溪生态文化旅游节暨首届梅溪状元宴在淡溪镇梅溪村文化礼堂广场举行。当天,上万名游客在梅溪村吃状元宴、赏百亩荷花、看状元故里,热闹非凡。

  2016年,梅溪村开始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途径,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等,经过近3年努力,这个原本门前屋后是生活垃圾的村庄,如今已经成为3A级景区村庄、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

  可以说,垃圾分类这一“蝴蝶翅膀”扇动了乡村环境之变,改变了这个村庄的发展轨迹。来,看看这里的民众是如何做到垃圾分类的——

  村委会主任笑谈“土办法”

  梅溪村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着分类垃圾箱。打开垃圾箱,里面分左右两格,各套着垃圾袋。按照标识,左边放“可堆肥厨余垃圾”,右边放“其他垃圾”。昨天中午,记者到村民彭女士家时,他们家早上扔在垃圾箱内的垃圾已经被清运走了,并换上新垃圾袋。“垃圾箱一天清理两次,干净卫生。”彭女士说。

  这种垃圾箱是梅溪村集体为350多户村民购置的。村两委还聘请专职监督员,监督每户人家的垃圾分类情况。如果未垃圾分类,发现一次警告一次,一年被警告3次以内(含3次)可以拿到500元/户的奖励,超过3次将面临停水等处罚。

  “如果一年少于2次(不含2次)警告,那么这户人家的孩子就可以免费上村里组织的古筝、绘画等暑期培训班。我们把这个叫做‘小手牵大手’,虽然是土办法,但从实施情况看,效果最明显。”梅溪村村委会主任王强笑着说,有了这个规定,孩子还会主动监督家长垃圾分类。

  这些规矩已经通过村民大会,由每户一代表签字同意,写入梅溪村的村规民约。当然,规矩之外还有人情。目前,梅溪村358户村民,95%是自己做垃圾分类,5%不是自己做。这5%是上了年纪的或其他没有分类能力的村民,村两委把这部分村民的垃圾分类工作交给了专职监督员落实。

  厨余垃圾变有机肥

  梅溪村目前有18个垃圾收集点,每个收集点都张贴了有关各类垃圾的介绍,放置了绿、蓝、红、黑四种颜色的桶,分别对应可堆肥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专职保洁员开着电动垃圾收集车,到收集点后,会把装了垃圾的桶搬上车,换上同颜色的桶,同时还会打扫垃圾收集点周围的环境。

  设置这些收集点不是轻松的事情。刚开始,有村民反对在自家边上设点。于是,村委会与其签协议,如果设置后闻到明显臭味,就马上搬走收集点。收集点的垃圾桶一天一洗,地一天一拖。设置至今,没有一个收集点被搬走。

  在梅溪村,回收来的主要是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堆肥垃圾会集中到梅溪村垃圾资源化利用站。在40多平方米的房子内,有一台生活垃圾处理设备,粉碎、风干、发酵全流程处理,加入青草等,最后生产出有机肥料。经塑封打包,出售给种植户。这套设备最大日处理能力达2吨,全村餐厨垃圾集中起来,目前还处在“吃不饱”的状态。

  垃圾资源化利用站封闭生产的时候,也闻不到垃圾产生的异味。与之配套的污水处理设备,负责处理发酵垃圾产生的多余的水,也是受村民欢迎的“肥水”。

  环境革命促乡村振兴

  垃圾分类对梅溪村而言是一次环境革命。梅溪村的做法也被央视《焦点访谈》作为农村垃圾处理的典型报道。

  “以前村民吃剩的饭、菜,顺手扔在房前屋后,给鸡鸭吃,苍蝇蚊子特别多。垃圾分类以后,饭菜集中收集,苍蝇蚊子也少了。”王强说。

  环境好了,游客才愿意来;游客来了,村民收入就多了,则会更加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和垃圾分类。环境的改变,同样也带来了“生产力”,带来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梅溪村这几年的变化让村民惊喜也让游客流连忘返。村里建起百亩荷博园,荷花品种超百个,引进包括来自我国台湾的九品香莲等30余个名贵水生植物品种。村里办起梅溪状元宴打造“状元经济”。一些村民开始在宅基地上建民宿……

  “首届梅溪状元宴,我们村来了2万名游客,这是第一次,明年我们还能办得更好。”王强说,接下来要继续做大“状元”品牌,同时吸引更多的项目在梅溪村落地。按照他的估计,今年以项目形式落地梅溪村的资金在千万元以上,“如果没有美丽乡村建设,没有垃圾分类,梅溪村不会有现在的发展。”

编辑:王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