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党政要闻   ->   政务动态 -->正文
S1线桥下空间的创意操作
2019年06月12日 09:03:42来源:温州日报

  编者按:高架桥横贯城市上空,桥面上每日迎来送往的交通流量惊人,那么目光向下,桥下的空间你关注过吗?市区S1线多为高架桥所承载,其建设者市铁投集团看到了桥下空间的改造潜力,决定对其进行综合利用。本报今起推出“S1线桥下空间综合利用”系列报道,和你一起走进S1线桥下空间。

  见习记者卢秀铨

  S1线高架桥下空间,可以变身为篮球场、健身房、小花园、艺术廊,甚至还能变成都市农场,让现代都市人在钢筋水泥的桥墩下寻得一方身心休憩之地。这波创意操作是怎么来的,又将如何落地实施?近日,记者随着市铁投集团,走近S1线桥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

  为何要利用桥下空间

  S1线自开通试运营以来,乘坐市民日益增多。在享受轨道列车便捷的同时,不少市民反映,轨道沿线的风景并不那么靓丽,“沿线经常能看到不少荒地、废地,绿化区域不能连接成片,看上去很不美观。”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

  在温州网络问政平台上,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关心S1线站点与周边地区接驳的问题,如接驳公交班次太少、首末班时间设置不合理、夜晚公交班次间隔太长等。另外,修建公共停车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像新桥站、惠民路站、三垟湿地站等人流较多的站点,附近并没有足够的停车场。

  解决这些问题,开发利用S1线桥下空间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数据显示,当前S1线已开通段——桐岭站至奥体中心站全长34.38公里,其中潘桥站至瑶溪站段长度约30.6公里,涉及高架站9座,高架桥面宽约11米,是S1线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重点。

  “目前S1线沿线周边绿化带还未成型,存在私拆护栏、倾倒垃圾等隐患现象,亟须治理,此外轨道交通带来的人口聚集效应对公共服务提升提出新的要求。”市铁投集团总工办负责人陈友文表示,开展S1线桥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环境和形象很有帮助。

  桥下空间打算怎么用

  日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课题组,以“一桥一策”为整体思路,指导S1线高架桥下空间进行分类利用改造。

  在重点研究S1线潘桥站至瑶溪站的高架段后,课题组建议整合该段高架桥下0.34平方公里(约510亩)空间面积,以“一廊三段九点”的总体结构,建设集商业用地、田园风光带、停车场、公园等于一体的桥下综合利用空间,打造最美城市轨道风景廊道。

  将构建一条“三角梅走廊”风景线。即借助三角梅与S1线动车组外观设计的海洋元素相契合的特点,在S1线高架桥下采用垂植、群植和摆植三种方式种植,形成立体的三角梅景观,计划长度约30.6公里,总面积约1.02平方公里。

  打造生态魅力印象段、文化活力体验段和海洋精神展示段三段风景带。其中,生态魅力印象段重点突出自然山水风貌,重视生态型植物群落种植,可开展都市农场等田园休闲项目以及桥下运动健身场地;文化活力体验段重点结合地段特色适度植入相关铁路、塘河、文创、湿地、休闲等文化主题功能,建设铁路人文景观、桥下微湿地景观,并引入小型文创业态;海洋精神展示段将结合桥墩、桥身的绿化、美化、亮化,采取浮雕、彩绘、公益广告等公共艺术手法,展现与弘扬温州陆海交融、拓海发展的胆魄和智慧

  围绕一期开通的9个高架站点,即潘桥站至瑶溪站,提供更多便民服务。将在站点周边150米步行便捷的范围内,尽可能接入公共交通线路,结合临时场地和永久绿地,提供停车场、公共自行车站点等换乘设施,与S1线沿线11处公交首末站、7处公共停车场、34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形成互补。

  桥下空间如何发力

  3月份以来,S1线新桥站站旁的花海陆续盛开,吸引市民的目光,像这样的变化只是S1线桥下空间利用的一个缩影。

  当前,S1线桥下空间绿化建设工程已陆续启动。其中,S1线龙腾路站至科技站桥下空间利用项目已全面展开,正进行桥下绿化提升,预计7月份完工,后续还将修建文创空间、慢行步道、路灯座椅等;桐岭站,潘桥站,新桥站周边正进行功能性停车用地和防护绿地建设,沿线未开发地块、荒废地块一并整治处理中,站点周边用地已完成施工招投标,计划今年完成;三垟湿地站、惠民路站等正加速推进利用方案设计,将充分考虑周边商业用地进行规划。

  据市铁投集团统计,目前S1线约11公里的桥下空间已完成绿化建设,并安装防护围栏;约1公里的重点桥下空间采用草皮结合乔木的形式正进行绿化提升;约165亩的夹心地、边角地采用苗圃、防护绿化、花海的形式进行建设。同时,日常维护和巡检人员也已到位,将保证S1线桥下环境的美观整洁。

编辑:姜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