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浙江好人!扛起一个家庭希望的异乡女子
来源:温州文明网时间:2018-11-22 15:46:32编辑:林靖字体:

      11月浙江好人揭晓,温州甘秀英光荣上榜,成为孝老爱亲类浙江好人!

       甘秀英,女,1975年3月出生,群众,籍贯四川丰都,洞头区北岙街道九仙村村民。1993年, 期盼幸福生活的甘秀英从四川嫁到洞头,却没想到,等待她的是夫家体弱多病需要人照顾的公婆、大伯和小叔。没有过多犹豫,她选择了留下。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甘秀英的丈夫在外打工挣钱,家里生活上的事情,全都靠她一个人。她二十年如一日照料着体弱、患哮喘的公公和半傻的婆婆。同时,还照顾有间歇精神病的大伯和智障的小叔子,她无怨无悔。二十年,七千多个日日夜夜,她用一名异乡女子弱小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庭的希望。曾荣获洞头区第一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2015年度感动温州人物提名等荣誉。

      远嫁他乡

      1993年,甘秀英18岁,家住四川丰都一个小村庄。18岁的年龄是天真烂漫的花季少女。
      那年春节,远嫁外地的表姐向她描绘了外面世界的精彩。表姐说特别是那里的男子温厚善良勤劳。表姐建议过完春节就带她去那里相亲。她记得在电视上有火车轰隆隆的镜头,“还没坐过火车呢!”她捏住马尾辫的发尾在那缠了又缠,心里兀自思量着,想起还要相亲,双颊顿时羞红了。那个夜晚表姐的话牵引得她少女的心,心花怒放,跃跃欲试。她憧憬着自己的未来,憧憬着少女梦中的田园和坐上火车的新鲜快活。
      第二天一早她就跟父母提了自己的想法。那时村里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赚钱,年轻的姑娘远嫁的也很多。父母轻易地就答应了。
      就这样,最是青葱年华,她踏上了人生的另一番风景。
表姐带她去的地方离家很远,期间她如愿坐上了火车、汽车、三轮车、轮船。然后她便与另一片土地结上了情缘,它有一个朴素的名字,叫洞头。
      刚到时,这片土地远没有她想象中的好,坐船便给了她一个下马威。她在登途的船舶上,吐了三次,吐到胃酸都泛出来,那些迎面而来的咸腥的风是她陌生而厌恶的。所幸,上岸后咸腥的味道减少了很多。
      但是,这里没有高楼大厦,跟家乡的状况相比,还不如呢。
      很快表姐就给安排相亲了。见一面,她便喜欢上了。
      这个男子像极了她梦中王子的样子:中等的个头,浓眉大眼,皮肤黝黑,一笑起来,温厚憨实的样子。她跟着男子去他家看看家境,他家住在山头顶旧厂村,在这岛上  这个村不算太偏僻。从县城走路到那里,大概一个半小时,搭拖拉机大概要二十几分钟。她搭着拖拉机去的。
      拖拉机停靠后,他带着她又往山坡上走了三四分钟。弯弯曲曲的泥土路,偶尔会经过一些人家,乡里邻居很热情地出来打招呼,“小王,这是你对象啊?”他憨实地笑。
在一幢两层的灰旧的瓦片做的顶,石头砌的墙的老房子前停了下来。
      与其说简陋不如说寒酸。屋子里只有一个灶台,一些柴火,一张方桌几张长条凳。
      她见到了她未来的公婆。两位老人亲切、友善。叔叔也是憨憨地笑,直叫,“姑娘坐坐”。
      阿姨赶紧煮了碗鸡蛋招呼她。她的心里暖暖的。但是她分明听到阿姨的咳嗽声声,一声长一声短,急急缓缓,阿姨直说是烧柴火起火烟呛住的。
      出门,他告诉了实情,母亲有病,老治不好。父亲腿脚不好使。他还有个大哥,但是不中用,娶了媳妇忘了娘。还有个弟弟还很小在读书。这么大家子要他一个人来照应。
      条件摆在那里了。他说着说着眼角有点忧伤,“找不着对象,因为姑娘瞧不上咱这条件。”然后他又笑笑,“没关系的,你如果拒绝了我能理解的,你是一位好姑娘,谢谢你。”
      她喜欢他的实诚,看着他,她突然就觉得很想替他分担。
      他们就这样结婚了。

初为人妇,初为人母

       他是位水泥师傅,手艺好,不计较,因此口碑好,活儿多。她在家种菜,一些自己吃,多出来就托人去镇上卖。赚几个钱贴补家用。
      婆婆老咳嗽,后来查出来是肺炎,她忙里忙外,抓药熬药,这一熬就是二十年。公公腿脚不方便,她总是端好了饭菜,端好了洗脚水。这一端就是二十年。
      她在日日夜夜的辛苦里幸福着,他疼她。她把这个简陋的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温馨舒适。公公婆婆逢人便夸自己媳妇哪般哪般好。有时都夸得她不好意思。她说照顾老人孝敬老人是应该的,更何况是自己的公婆呢?
      后来她怀孕了。怀孕前三个月她反应特别强烈,孕吐得很,一闻到油烟味就想吐。可是公婆要照顾。她咬咬牙,她挺着大肚子上山种菜,那会儿人哪有这么娇气。他舍不得她,总是回来得早。她就怕他会耽误了工作。他说,不碍事,我中午头吃饭别人用5分钟我两分钟就吃好,干活时集中,速度快。她便知足了。
      有了孩子,她觉得生活一下子忙乱多了,好在孩子长得挺快,慢慢地会爬了会走了。那时的孩子贱养没这么讲究。她上山种菜,孩子就带过去在那地里滚一滚,她做饭孩子便围着边上直喊着,“妈妈,吃,我要吃。”她种菜、做饭、洗衣、扫地。
      后来她还养鸡养鸭。那时鸡蛋鸭蛋跟今天的燕窝一样,可是金贵得很呢。起初几年里,她自己没有吃过一个鸡蛋,给公婆给孩子给丈夫,唯独没给自己留着。

多一双筷子

       孩子大了,他赚得工钱也多了,公婆身体没有恶化,日子好像在忙乱中越来越好了。可惜——
      那年孩子五岁。她觉得稍稍松了口气。
      但是就在这一年,他的大嫂离家跟人跑了,他大哥受不了打击,一下子变得有点疯癫。一查,精神出问题了,生活根本不能自理。
      她说,添一双筷子吧,一家人咱不能见死不救啊。
      那以后的她觉得自己有时忙得透不过气。她说,很累很烦的时候,我就上山种菜去,面对着一地的菜,我就慢慢忘记自己的累,拿起锄头,使上劲,哪还有功夫烦恼。
      有一年,他手受伤休息了几个月,没了经济来源。而娃上学要钱,小叔子上学要钱,婆婆看病要钱。她只好张口去借,那时是一百、两百的借。大家都不富裕,她经常吃闭门羹。等他手伤好了,那几个月活儿却少了很多。还不上钱,人家上门讨债,有温和的,有凶悍的。拿起长条凳就砸地上。有一回,家里煮了一锅的土豆,讨钱的瞧见了,二话不说,端起锅就给砸了。
      她说有时也想自己的爹妈了,好在娘家条件还不错,最困难的那几年几次回家都是娘家给垫得钱。她说她最亏欠的是父母,远嫁他乡,没办法尽孝。
      两年前,公婆已风烛残年,他们走得很安详。
      大哥病情恶化,发展成发作时会打人伤人。村委会商量,去年送去温州西山精神病院。经济费用一部分国家出,大部分自己出。
     “今年我儿子就毕业了,他很乖很懂事。”她说着一脸的欣慰。
     “最苦的日子都过去了。”42岁的她,坐在新盖的三层楼房门口说。然后又莞尔一笑道,“最小的妯娌来的时候直说‘嫂子你真厉害,要我早跑了’”。她接着说,     “当时她来的时候环境已经好多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就挨过来了,现在想想那些苦也都忘了。”
      经历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哭过笑过,此刻她迎着落日,几根白发在余晖下染成金色的,闪闪发光。她浅浅地笑,轻描淡写地说,“这都是缘分。”
      是呀,这都是缘份,可是这得有多深的缘份呀?二十年,七千多个日日夜夜,她用一名异乡女子弱小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