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专题资料 -->正文
巩固国卫:从半屏山到市民中心 从红日亭到海外传播示范基地 全国记者点评温州
2018年09月10日 10:21:14来源:温州都市报

  9月7日,中新社、中国青年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东方网、南方日报等数十家国家级、省级媒体记者参加了“全国媒体看温州”主题活动。当天,一行人走访了洞头区的几处景点,参观了7月底刚刚向市民开放的温州市民中心,到全国的道德地标红日亭感受了温州人的大爱精神,到温州市海外传播示范基地了解了温州人着眼全球的视野。

  媒体记者在半屏山廊道听取景区介绍

  海岛洞头:

   生态发展振兴乡村,港湾整治重聚人气

  7日一早,一行人来到了余光中笔下“洞天福地,从此开头”的海岛洞头,在北岙街道凸垄村参观了岩海山居。2017年,当地政府通过租金与分红的方式将凸垄底自然村村民闲置的农宅统一收租,并建设安置房,安置村内少数原住老人的住所与生活,同时引入专业团队将农宅重新设计改造,新建上山栈道,将自然村建设成亲山净海生态村庄、海边的“康养中心”。

  之后,一行人走在半屏山景区的廊道上,连绵数千米的海上天然岩雕长廊一览无余,眼前的景色被誉为“神州海上第一屏”。近年,当地政府斥巨资实施半屏山景区提升工程,建廊道,修复沙滩,使得该处重新聚集起了人气,旅游产业重新焕发生机。

  据介绍,近年来洞头区的产业发展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精致建设、产业培育,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南方都市报记者方军评价,洞头如今的产业发展非常有其地理特点。方军说,海岛本身的发展有其制约因素,例如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但这也赋予了它平原地区所没有的自然生态和旅游资源,这是发展旅游和休闲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相比发展第一、第二产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压力,休闲旅游产业能够充分挖掘洞头的资源,且对海岛的自然生态影响较小。随着当地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继续投入和建设,势必将为洞头引入更多的资源和人气。”

  宁波日报记者马叶挺点赞当地置换闲置农房打造海岛特色民宿的做法。他说,在城市内进行这样的项目开发,最大的困难就是土地和房屋的问题,而当地这一做法无异于“变废为宝”,既打造了旅游品牌,也为当地人带来了收入,对个别地方的扶贫有借鉴意义。

  媒体记者参观市民中心

   市民中心:

   不仅“最多跑一次”,还是“最多跑一处”

  当天下午,一行人参观了温州市民中心一层大厅的自助设备,以及公安、公积金等办事窗口。今年7月30日,温州市民中心正式向市民开放,当天就接待了8000余人次。该中心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将原先“一个中心、八个分中心”整合在了一起,与市民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行政审批、房屋交易、公积金等政务服务,都可以在这里一站式办理。

  该中心还借助信息技术,打通各部门数据壁垒,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通过互联网将办事的窗口“转移”到了市民的PC端、手机端,提高审批办事效率。可以说是温州市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最有代表性的项目。

  大众日报记者王志浩感触颇深,尤其是对市民中心集纳各个平台,同时利用机器换人、数据共享等科技手段代替人工办事、提供效率的做法,印象深刻。王志浩说,全国各地开展“放管服”改革以来,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提升了不少,市民办事方便了许多,但像温州这样,将各部门集纳在一个市民中心,不仅做到了让百姓“最多跑一次”,也做到了“最多跑一处”,在国内算得上领先水平。

  以办理买房手续为例,他说,在国内大部分地市都需要跑不动产登记中心、公积金中心、银行等多个办事地点,而温州市民买房办理手续,只要跑到市民中心即可全部办完。加上各部门打通数据共享壁垒,提升材料审批效率,有效避免了人工传输审核效率低、纰漏多的缺陷。

  基地负责人许鹏怀介绍基地情况

  海外传播示范基地:

   向世界传播温州的“好声音”“好故事”

  温州是著名侨乡,共有海外华侨68.89万,温籍海外侨团有160多个,遍布世界131个国家,是浙江省海外华侨最多的地区。今年4月,位于东瓯智库的温州市海外传播示范基地开始运营,该民办非企业组织通过全媒体中英文双语平台、25个海外侨团联络站、100位“海外传播官”和500位外籍人士志愿者等渠道,将来自中国、温州的民俗文化、旅游时尚、经济建设、人文故事、传统美食、城市动态等内容信息辐射到世界各地。

  除日常发布信息外,基地还组织开展互动性活动,将华人华侨、国际友人、外籍人士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文化的体验者变成传播者。如联合出入境管理部门,开辟浙江省首条境外人士综合服务专线,每天安排专人负责双语接听,提供咨询、交流等服务。2018年7月,该基地入选了第一批浙江省网络社会组织示范基地,成为全省样本。

  华西都市报记者唐金龙对该基地的工作给予较高的评价。他说,温州市海外传播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温州在外华侨华人资源,通过这种民间的方式,向海外传播温州好声音,讲述温州好故事。

  对于温州市海外传播示范基地的发展,唐金龙也提出了一些个人想法:“如果能借力一些国际传播媒体平台就更好了,可以让世界上更多人更加了解温州。”

  媒体记者参观红日亭

  红日亭:

   体现了温州人善行天下的公益之心

  下午行程接近尾声,一行人在红日亭歇脚,接过志愿者们送上的茶水。

  1972年,附近的几位老人在小亭里开始免费供应伏茶。2013年,“红日亭”新址落成,志愿服务的老人也从最初五六人增加到数十人。数十年来,亭里的老人每天烧茶施粥,免费提供给需要的市民。在红日亭的感染带动下,四面八方的爱心组织自发来到“红日亭”前的广场,开展免费义诊、理发等公益活动,成为温州市的慈善地标和精神高地。

  红日亭先后获得“浙江骄傲”、第四届“浙江慈善奖”、“感动温州十大人物”特别奖、温州市道德模范特别荣誉奖、第三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中新社记者潘沁文对红日亭的公益事迹早有耳闻。潘沁文说,红日亭作为城市道德地标,集中体现了温州人从商行天下到善行天下的公益之心,体现了温州人的大爱精神。

  她说,如今,以红日亭故事为原型的原名电影《红日亭》即将上映,令人期待。红日亭的善行和善心,正在形成一种温州人的精神文化,其内涵也正在融入温州的城市文化中,而这种文化和精神将随着温州人走向世界各地。

编辑:王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