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图说温州 -->正文
瓯海博物馆藏着“一铙一鼎一簋”
2017年12月25日 09:34:00来源:温州晚报

青铜铙

青铜鼎

青铜簋

镶绿松石青铜剑

1938年,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后来属炭河里遗址公园),几个农民在半山腰垦荒栽种红薯,无意间竟挖出了如今的十大传世国宝之一——四羊方尊。

但其实,温州也曾出土过相近时期的青铜器。那是14年前,瓯海仙岩穗丰村的村民们为在村北“杨府山”上建造公园而平整山顶土墩时,意外发现一件青铜铙[náo]和一件青铜鼎。而后,文物部门紧急进行发掘,并出土大量文物,并推测它们的主人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贵族。

如今,由此出土的“一铙一鼎一簋[guǐ]”在瓯海博物馆内展出,其中的青铜铙更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本期《温州宝藏》栏目,我们带您走进瓯海博物馆,听听它们背后的故事传说。

前世传奇

为何这是一个西周土墩墓?

在瓯海博物馆展厅最显眼的位置展出着“一铙一鼎一簋”,和它们摆在一个展柜内的还有一把青铜短剑,也同样出自于瓯海仙岩穗丰村的这处土墩墓。

瓯海博物馆馆长施素娇说,当时,这处土墩墓里一共出土了83件(组)青铜器和玉石器,其中青铜器有61件(组)。但是,虽然有较多青铜器出土,但无明确断代的铭文发现。

那么,考古专家们是怎么确定了这是一处西周时期的土墩墓呢?

施素娇表示,这是通过出土文物的器形和纹饰的比较分析来确定的。墓内出土的青铜器和玉石器,从总体上看,从器形到纹饰都具有西周时期的特征。青铜器的纹饰内容为西周时期常见的云纹或高凸的“C”形纹,纹饰面貌都显得粗犷清晰、浮雕感特强,也颇具西周青铜器的纹饰风格。而玉柄形饰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张家坡、河南三门峡虢国墓、洛阳北窑西周墓等商与西周墓葬中都有较多出土。因此,该土墩墓的基本年代应该是西周时期。

而根据以往的考古发掘与调查所知,现已知温州的早期墓葬有三种形式:石棚墓、悬棺葬、土墩墓。

此土墩墓的主人又是谁?

“一铙一鼎一簋”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青铜铙。这件青铜铙,是在墓底最南端发现的,铙体呈扁凸形的合瓦形,两面的中上部各中心较宽阔的钲分隔为左右两区,每区各饰有乳钉3排,每排3个,每面共有18个乳钉,钲部、鼓部、乳钉间、篆间均满饰大型云雷纹,甬之旋上也饰有大型凸起的“C”形纹。由于它是墓中出土的体量最大的青铜器,且保存十分完好,如今成为了瓯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而当考古专家们要判断此土墩墓的主人为何人时,这其中的“一铙一簋”成了重要线索。

施素娇介绍说,鼎、簋、铙等在西周的墓葬里是最重要的祭器和礼器。按礼制,一般天子是用九鼎八簋,诸侯是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老百姓是不能使用鼎簋等重器的。从这个墓葬出土的青铜器和玉石器来看,出土的礼器是遵守了当时的礼乐制度的。从井然有序的器物排列来看,也不像是匆忙下葬。可以判断,这个3000年前的西周土墩墓,是一个高级别的贵族墓地。而由于墓葬中同时出土了大量的戈、矛、剑、镞等大量青铜兵器,因此可以认为,墓主人可能还是一位统兵打仗的军事首领。

今生故事

3000多年后宝藏缘何现世?

此处西周土墩墓的现世,可以说是一场意外。

2003年9月8日,瓯海仙岩镇穗丰村村民在村北“杨府山”上平整土坡,准备修建公园。这本是一次很平常的施工,却无意间惊动了一个在地下沉睡了3000多年的西周土墩墓,由此引出2003年度浙江省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刘德银是当时穗丰村的村委会主任,说起这件旧事,他至今记忆犹新。“第一天,村民们在施工中从土里发现了几个青铜残片,当时大家都没当一回事;但第二天,村民们又在土里挖出了一件青铜铙,这才引起了我们警觉。”刘德银说,当时看到这件青铜铙,他立刻就联想到了曾经在电视里看到过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觉得很可能就是文物,大家商量后就向当地有关部门汇报,很快考古队就来了。

刘德银说,当时这件事在瓯海一带可说是轰动一时,周边一些村的人听说了都赶来看热闹。

刘德银说,自从这山上发现了这处西周土墩墓后,修建公园的计划就搁置了。

发掘过程中又有怎样的故事?

温州博物馆研究员伍显军是当时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工作人员之一。回忆起当时,他还是非常兴奋。

“当时正值9月,天气非常热,而且天气预报说几天后就要下雨,一下雨就会破坏考古现场,因此这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抢救性发掘。”伍显军说,当时,他们每天天亮就上山工作,每天天黑才下山,一共发掘了四天,最后一天结束的晚上就下起了暴雨。

来到瓯海博物馆,看到馆内陈列的当时出土的青铜器和玉石器,伍显军清晰地记得哪一件是自己清出来。

伍显军表示,这是建国以来,继上世纪80年代在绍兴发现的战国土坑墓和上世纪90年代黄岩发现的西周土墩墓后,我省又一次重要考古发现。但黄岩的西周土墩墓的器物没有穗丰村出土的那么丰富。

穗丰村西周土墩墓大批青铜礼乐器与兵器的发现,不但填补了浙江土墩墓不出青铜器的空白,而且对于研究浙江越族土墩墓的埋葬制度与埋葬习俗、研究越地青铜器的地方特点和组合关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新闻+

铙,又称钲,执钟,是中国古代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其最初的功能为军中传播号令之用。流行于商代晚期,周初沿用,作为铜制圆形的乐器,常和钹配合演奏。

鼎,是最重要青铜器种类之一,是古代中国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簋,是古代中国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

记者 陈培培/文 张啸龙/摄

编辑:查铁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