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党政要闻   ->   政务动态 -->正文
温州推行科级干部跨部门跨条块交流
2017年12月21日 14:43:07来源:温州日报

温州110名科级领导干部“大换岗”满月记——

干部交流“破冰之举”释放乘数效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温州聚焦科级领导干部这股“中坚力量”创新开展跨部门跨条块交流,破解“部门所有”“经历单一”“岗位疲劳”等困局,全市有76名正科干部和34名副科干部完成换岗。

●这场颇具“含金量”的培养式交流,选派12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政乡镇街道正职,19名县(市、区)乡镇街道和部门正职充实到机关岗位,5名表现优秀年轻干部提任交流。

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干了多年后的胡迎春,这一个月来时时思考的是如何处理好民主党派相关事务。对城市规划测绘工作与地理信息驾轻就熟的黄存伟,如今每天把精力投入到梳理街道基层的“千头万绪”上……

“胡迎春们”这番变化,源自温州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场科级领导干部跨部门跨条块交流。

从11月21日到今天,110名交流干部走上新岗位已经“满月”。这个前所未有的“破冰之举”打破部门、条块、市县之间界限,引导干部合理有序流动,通过破解“部门所有”“经历单一”“岗位疲劳”等困局,给交流干部带来新的机遇和激情,为温州改革发展增强“铁军”的战斗力和精气神。

对这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实践,社会广泛关注。有专家认为,此次交流涉及层面和覆盖面之广,在全省也是首次,折射出当前和今后选人用人的一些导向性信息。

开辟新通道——

打破“界限”加速成长

35岁的金晓武在瑞安工作了10多个年头,当过瑞安市南滨街道党工委书记,做起基层工作已是一把熟手。但如今,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温州市政府办公室人大政协联络处处长。

“原来的工作主要着眼一个街道的发展,而现在的岗位必须放眼到温州全市大局中来,层次更高、要求也更严。”金晓武坦言,新岗位带来思维方式、干事格局“换档升级”的机会,也充满了挑战。

对金晓武这样的科级干部来说,如果不是这次大范围干部交流,遇上“换档升级”的机会兴许还要再等几年。因为在过去,县处级干部在部门之间、市县之间的交流已经常态化、规模化,但在科级干部层面,由于干部管理权限、体制等限制,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有的人在同个岗位一干就是十多年。

就拿47岁的叶建中来说,自打学校毕业后就基本在市民政局从事财务方面工作,计划财务处处长这个位置已经一“坐”十几年。要不是这次交流,他本以为会在“老位置”上干到退休。

“这次交流突破一些原有制度的束缚,在部门之间、条块之间、市县之间开辟出全新的通道,打破中层干部‘一个单位定终身、一个岗位干到老’的困局。”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全市已有76名正科干部和34名副科干部完成“换岗”,主要目的是让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更广阔的天地里茁壮成长,同时优化配置干部资源和岗位资源,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整体战斗力。

走上新岗位的金晓武,第一件事就是到市委党校中青班“充电”,以便尽快适应从县里到市里的变化。而叶建中对交流到市财政局担任会计处处长感到很高兴,“又像当年那样充满了劲头”。

“科级干部作为干部队伍中承上启下的中间力量,是一个非常特殊、重要的群体。加强科级干部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温州长远发展。”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徐强中说,开展科级干部跨部门跨条块交流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开拓性尝试,交流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也为多岗位培养锻炼干部搭建新平台、积累新经验。

市委党校教授朱康对认为,温州在原有的干部交流制度基础上拓展新通道,有利于激发干部的工作创新热情,应该常态化实施。

疏通大循环——

“开放竞争”激起活水

曾是市国土资源局财务处处长的陈杰,现在将业余时间全部“贡献”给了练笔,家里案头上摆满与政研工作相关的书籍和各地市相关工作材料。因为交流后,他走上了市委政研室社会处处长的新岗位。

陈杰有过办公室和财务处工作经历,前不久还参加过为期7个月的“大拆大整”一线攻坚。尽管有一定的积累,面对新岗位,陈杰还是不由自主地“紧起了发条”。

同样“紧起发条”的,还有交流干部的接收单位。

永嘉县大若岩镇原党委副书记、镇长戴立敏,交流后成为市水政监察支队长。多年扎根基层的戴立敏把从一线积累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带到了支队。“在基层待过的干部懂得与群众打交道,视野和思维也不一样。交流过来后给局里带来了基层实践经验,这个机制非常好。”市水利局局长白洪楞说。

这就是被期待的“鲶鱼效应”,作用于交流干部和接收部门双方——通过一批人“换岗”,既向干部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也带来新的竞争,增强干部队伍整体活力和创造力。

“开放竞争”激起活水,背后是人才流通的“大循环”。记者从市委组织部了解到,这次交流从三个层面共同“发力”。包括市直单位内部中层干部轮岗的“小交流”,共交流市直部门三分之一的中层干部500多人;市直单位中层干部跨部门的“中交流”,交流人数占市直部门中层干部数的7%;市县之间科级领导干部跨条块的“大交流”,成功交流44人。市直机关绝大多数部门和各县(市、区)都参与到了这次交流。

“通过推进机关横向交流和市县上下交流,让一批长期不动的机关干部‘动起来’,加强‘开放竞争’,推动干部队伍不断强化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加快更新观念和知识,提升能力。”市委组织部有关处室负责人说。

“开放竞争”也在更大的范围激起“鲶鱼效应”。据悉,这次交流重点有三种对象:一是表现优秀的干部,以及需要多岗位历练的优秀年轻干部;二是同一岗位或处室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三是对工作不在状态、不作为、表现差的干部列出10项“负面清单”,精准排摸慵懒散、影响营商环境的“逆向”交流人选。

采访中,多名科级干部表示,这样的交流机制也是防止干部创新精神衰退、学习动力不足的一种重要方法。

储备好苗子——

让“中层”锤炼成“中坚”

36岁的王天聪,交流前是市发改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处负责人。如今,他走出机关大院、下到基层,成为平阳县海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海西是产业发展重镇,也是浙南产业集聚区平阳分区所在地。能来这里锤炼,让我学到很多。”王天聪说。

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担任乡镇长、街道主任等党政正职,加强一线历练,丰厚基层经验,是这次交流的一大特点。包括王天聪在内,共有12名40岁以下年轻干部被派到基层。

与此同时,19名年轻的县(市、区)乡镇街道和部门正职被充实到机关岗位,改善年龄结构,带入一线作风,破解市直部门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执行力弱化的问题。

此外,还有5名表现优秀年轻干部提任交流,目的是把一批表现好、作风实的干部充实到重要部门、重要岗位。

“这三种‘流向’体现人岗相适、通盘调度,让干部在新的舞台上加快从‘中层’变‘中坚’,成长为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这样颇具“含金量”的交流还有一个深层次考虑,就是通过培养锻炼,发现和储备一批优秀科级干部人才资源,并在今后的实践中择优培养和提拔。

据悉,这次交流的110人中有市管后备干部19人。接下来,市委组织部将对交流干部加强跟踪了解,组织专项考察,对交流后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干部,在市管后备干部调整和干部使用中统筹考虑。

交流干部到岗一个月,效果逐步显现。各县(市、区)纷纷“效仿”,结合自身特点,谋划推进县直部门、乡镇(街道)中层干部跨部门跨条块交流。龙湾推行“点派式”交流,“点将”年轻干部到一线锤炼担当。瓯海以“定制式”交流培养,补短补缺。据统计,各县(市、区)共将交流650余名股级干部。

记者 姜巽林 林明 叶凝碧

编辑:查铁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