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党政要闻   ->   新闻发布 -->正文
【民进人物】谢惊春:二十年献身北大荒 余生倾情报桑梓
2017年09月11日 10:19:00来源:温州网

  人物简介:谢惊春,1945年3月生,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学高级教师,温州七届、八届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温州市委会第三、四届主委,浙江省八届、九届政协委员,温州市八届人大代表。

  历任黑龙江852农场中学教师,教师进修学院教师,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副教导主任,温州十三中副校长,温州第二实验中学校长等职,曾发表《扣文言教法举隅》、《学校教育应重视美育》等多篇论文。

  笔者初见谢惊春老师时,谢老师虽已年逾古稀,鬓发已苍,但看起来依旧精神矍铄,回忆起自己的过往,依然能够侃侃而谈一个多小时而不觉疲惫。

  谢惊春老师总是笑称自己脾气不好,很倔,戏言可能是小时候被家里惯的,长大后,“坏脾气”虽有改善,但是执拗的倔脾气却未曾改过。其实,了解谢惊春老师的人都知晓,这个倔其实是“照事论理”的倔,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倔,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倔。

  经历了社会主义初期的时代动荡,经历了二十年北大荒的冰天雪地,从“饱受风吹雨打”的文人君子到“深入基层体察民情”的铿锵政客,谢惊春老师“踏踏实实走路,勤勤恳恳做事”的品质却从未变过。

  二十年北大荒

  燃烧了青春,练硬了翅膀

  谢惊春从小就生在书香门第,加上有着机灵的头脑与刻苦的学习精神,成绩一直不错。

  1965年,高中毕业后,谢惊春便跟随新婚丈夫来到了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分场7队,参加北大荒建设,当任课教师。没想到,这一来,便是二十年。

  回想起这二十年的艰苦岁月,谢惊春感慨:“那段最青春、最丰富、最辛苦的时光,也是我收获最大的时光。”

  在零下三十度的北大荒,没有暖气。为了保证六七点就来上课的学生不被冻着,每天凌晨4点多,谢惊春都要自己一个人负责捅开教室里的两个大炉子,如果炉子灭火了,就得重新生炉子,用纸片或者木屑生炉子,生火期间还不能带手套,。生火后,要用水搅拌煤和土,最后再压到炉子里。晚上10点,谢惊春还要拿着手电筒去把炉子封上,才算结束了一天对两个体积近一立方米的炉子的看护,要知道,北大荒的冬天,傍晚4点多就没有了太阳。

  好几吨的煤,好几吨的土,运来,搅拌,烧好,又搬走……每年冬天,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谢惊春就这样做了一冬天的“搬运工”,年复一年……

  直到1971年跟随丈夫调到了八五二农场第六中学,谢惊春才算了结束了搬运工的差事,专心于教学。

  9年以后,谢惊春再次调转,来到八五二农场教师进修学院任教,然而,艰苦的条件并不会改善,冬天里冻僵的毛巾,还有房间里泛起白霜的泥墙……“那时候真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能活过来,也没觉得累。”谢惊春笑言。

  在北大荒,谢惊春先后生下了三个孩子,由于条件艰苦,加上总是以工作为先,多年以后,谢惊春不禁感怀当年对家庭与孩子的养育抱有亏欠。但也正是她如此忘我地在这片黑土地上耕耘,才受到了当地学生和家长们的尊敬与爱戴。

  “至少对今后的许多事情,苦点累点我都能撑住,好像经历过沧海桑田,那些小磕、小绊都不算什么了。”对于谢惊春而言,在北大荒的那段磨练异常珍贵。

  十五年回温任教

  飞鸟返故乡,倾情报桑梓

  二十年,锻炼成长在那里,人际交往在那里,大学深造在那里……即便与北大荒结下来不解之缘,但谢惊春回归故乡的心意与日俱增。在温州,有她牵挂的亲人,有养育她的土地,有梦里依稀的水乡。

  “父母在,不远游。我已经把青春献给了北大荒,现在,我想回到家乡,照顾亲人,为家乡做点贡献。”谢惊春一边想着,一边便开始行动起来。

  利用没课的空余时间,加上提前申请了后四年的探亲假,1984年,谢惊春终于有了一次可以较长时间留在温州的机会。为了让温州的教育界了解自己,她来到当时急缺教师的温州三中代课,接手了一个谁都不想带的职业班。

  一年以后,该职业班毕业生不仅顺利毕业,而且,谁也没想到,这么一个曾经并不被看好的“差班”,大部分同学最后居然都能分配到银行、工厂当会计,这在当时,对于一个职业班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了。

  据了解,当年为了学生们的实习安排和工作分配问题,谢惊春东奔西走,甚至磨掉了一双皮鞋的底。不得不说,能获得这样的教学成绩,离不开谢惊春多年以来积累的教学经验与出色的教学能力,更离不开一颗对学生的仁爱之心。

  有了如此“一鸣惊人”的表现作为铺垫,辅之以恳切的申请,再加上温州第三中学领导的全力支持,1985年,谢惊春终于如愿以偿调回了温州,并在温州第三中学任教。

  在接下来十五年的教学生涯里,从温州第三中学的教师到胜任温州第二实验中学校长,从带好一个班级到领导好一所学校,谢惊春身在其位谋其职,埋头实干,关爱师生。

  在温州第二实验中学任校长期间,更是凭借一股子冲劲与过人的智慧,将这所生源流失的学校培育成受人喜爱的好学校。她的为人与处事不仅在师生群体中颇受好评,也在温州教育界与文化界立下了威望。

  十年民进领头雁

  心系民生情牵文保

  1989年,在谢惊春小学班主任沙黎影和其先生金江老师的动员之下,谢惊春加入了民进,并在1996年当选为民进温州市委会主委,连任两届。

  2000年,谢惊春从温州第二实验中学校长兼职民进温州市委会主委身份正式调任民进温州市委会机关,担任专职主委。

  谢惊春任主委期间,一方面抓好队伍建设,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让民进内部的风气更为纯正。一方面抓好社会服务,深入乡镇,深入社区,关爱老幼,扶贫帮困。同时,也通过积极地参政议政,撰写提案,反映民生问题,为基层百姓发声,为社会万象奔走呼吁。

  发展民进队伍 砥砺前行

  从前任主委马骅先生手中接过接力棒,谢惊春深知扛起民进大旗的艰难所在,“既然干了,就要负责”,担任主委的这十年,谢惊春不畏辛劳,砥砺前行。

  自民进温州市委会成立至谢惊春主委到任期间,温州民进成长发展的十多年间,已经发展了鹿城、瑞安、平阳三地基层组织。谢主委在任期间,为发展基层组织,壮大民进队伍,又进一步组建了龙湾、瓯海、苍南三地基层组织。

  组建之后,基层组织该如何发挥它的作用与力量呢?为此,在谢主委的主张下,由市委会主办,地方承办,每年开展地方基层组织研讨会,轮流举办,一年一个主题。这一做法不仅促进了基层组织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也进一步凝聚了人心,增进了力量的团结。

  图为市委会在瑞安寨寮溪举行民进地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研讨会。

  从组建到换届,谢惊春主委都亲力亲为,指导基层组织做好政治交接工作,为基层组织的建设奔波,栉风沐雨。特别是每当基层组织换届前夕,她经常下基层就人选问题与当地党委、统战部门沟通、协商,记得有一年正值基层组织换届年,为了换届工作稳妥推进,谢主委下乡共计23次。

  队伍不断壮大与强化,做好社会服务工作也紧跟其后。自组建以来,民进温州市委会的社会服务主要围绕“扶贫”为中心展开,2002年,谢惊春主委带领龙湾支部、财经支部部分企业会员赴瑞安宁益乡开展支教活动,企业家会员捐资为宁益乡购买了15台彩电,丰富了当地村民的文化生活与精神世界。2006年底,组织企业家会员赴永嘉县鹤盛乡扶贫,为当地居民送上饮用水工程建设资助款10万元。

  除了物质上的扶贫帮困,在谢主委的带领下,民进温州市委会也积极发挥自身文化与教育的界别特色,开展教育扶贫和医疗扶贫,分别组织教育界会员到偏远山区送教下乡,1997年12月,组织六位全国优秀教师、教坛新秀、高级教师团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到位于边远山区的泽雅中学举办公开课。还组织文艺界会员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组织医卫界会员送医送药下乡活动等。

  另外,尊敬老同志,也是民进的优良传统。谢惊春主委上任后,更是将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每年春节都前往六个地方组织慰问基层老会员,让会员切实感受到民进组织的温暖和关心,同时在市区,为七十周岁老会员祝寿的传统一直延续着。

  温州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谢惊春主委当选市政协副主席。

  积极参政议政 为民发声

  为师三十五载,谢惊春对教育有着更为深刻的感触。

  温州人敢闯敢拼,外出经商者不在少数,同时,每年年后也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涌入温州。“父母在外,孩子怎么办?”面对这种现象,谢惊春首先想到的是那些被父母留置在家,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们。

  在谢惊春看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隔代教育总差一点,所以应该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为此,她深入泰顺山区考察,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现状,2005年,撰写了提案《为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应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向政府与社会呼吁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随后,该提案获得了时任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周国富的批示。

  同时,谢惊春也十分关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公平问题,她认为,"欠发达地区"要更好地发展,除资金、项目、科技扶贫外,教育扶贫更显得重要。于是,她提出建议应该让"欠发达地区"优秀高中新生享受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

  谈起教育扶贫,谢惊春主委不禁回忆起,她任市政协副主席期间,为结对贫困乡泰顺县新浦乡新浦小学解决D级危房改造缺乏资金一事。她当时走访校新浦小学时,看到该校危房濒临倒塌,而且墙壁是用玉米杆扎成的,糊上报纸看上去象墙,很容易引发火灾。走访回来后,谢主席彻夜未眠,为师生的安危担忧。

  然而,新盖一所校舍启动资金需要120万,这对新浦小学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怎么办呢?为此,谢主席心系贫困乡师生,在一次政协常委会上呼吁此事,希望大家可以为此事共同出力。会上,时任市道教协会会长陈崇杰当场表示愿意出资20万,有了这“雪中送炭”的20万,谢主席又到处奔波,利用社会力量筹集部分资金,当地政府再出一部分,一起作为该校危房改造的启动资金。

  如今,崭新的校舍屹然矗立,时常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与银铃般的笑声,对于谢主委而言,这是最令她欣慰的事了。

  自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间资本相对充裕,但与此同时,“融资难”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在2006年,公家银行还没有进行改革,对于中小企业鲜有放宽融资政策。基于这样的背景下,谢惊春在倾听了一位学生的姐姐的想法后,提出《关于发挥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推进社会银行建设,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提案,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建议改建和新建社区银行以缓解融资难的问题。

  该提案提出后,荣获“2006年浙江省政协重点提案”,并受到章猛进副省长的批示。同时,提案中“推进社会银行建设”的建议也逐渐在温州实行开来,为温州经济发展注入一瓢“活水”。

  保护文史文物 功在千秋

  踏进市政协门槛的那一刻,血液里流淌着“文史”情怀的谢惊春清楚地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些什么:一个是对优秀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一个是对文史资料的保护,还有一个便是对文物的保护。

  下乡到各地区考察,扩大宣传,整理资料汇编书籍……通过种种方式,谢惊春都尽心尽力带领民进会员走进基层抓好文化建设与传承。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便是泰顺廊桥申遗的项目。

  回溯起来,最早提出“廊桥申遗”提案的带头人,可以说便是时任温州民进主委的谢惊春。

  2002—2003年,在谢惊春主委的带领下,民进温州市委会专程到泰顺对廊桥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2002年3月,民进温州市委会向温州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提交了《要尽快把泰顺廊桥“申遗”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提案,并提交省政协八届五次会议审议。

  “我找到了省里的老主委,杭大历史系的一个教授毛昭晰,他是全国人大常委,我们请他帮忙到全国人大里去争取一下。”为尽快落实泰顺廊桥“申遗”项目,谢惊春通过民进资源,积极联系各方力量。

  “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如果申遗成功,可喜可贺。”谢惊春说道,在她看来,留住这些文化遗产,将为温州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土壤。

  民进的发声,也引起了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关注与宣传,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如今的泰顺廊桥不仅打响了旅游的金名片,更唤起了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012年11月,22座“闽浙木拱廊桥”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浙江共有10座廊桥入围,其中泰顺县有4座:北涧桥、溪东桥、三条桥、文兴桥。

  今年7月19日,包括泰顺在内的浙闽七县在福建省签署廊桥申遗联盟协定,一起抱团力争2022年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廊桥的保护与申遗,并不是几个人的力量就可以企及,是需要一群人与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等到廊桥申遗成功的那一天,功勋册上一定少不了谢惊春主委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金晶

编辑: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