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专题资料 -->正文
蓝天碧水 打造生态之城
2015年06月11日 18:05:24来源:温州日报

 华盖山山体护墙上的油画廊吸引了市民驻足观赏。 杨冰杰 摄

  能够称得上“卫生城市”,生态环境是硬指标。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居民是否能够畅快呼吸,高楼大厦间是否有养眼绿意。温州,已不再仅是一座工业和商业之城,更是一座生态之城、环保之城。

  “五水共治”

  让河道更清

  项银峰是经开区市政环保局生态办的一名工作人员,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这4年来,他的工作量大了不少,加班加点成了常态。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一次次对黑臭河采样检测,直到水质稳定达标。

  2011年以来,我市以建设“美丽浙南水乡”为目标,开展“五水共治”。以温瑞塘河整治为重点,大力推进市区水环境治理。目前,市区共累计完成河道整治151.4公里;全市列入计划的471条黑臭河中,有469条正在开展整治;344条垃圾河已基本消灭;市区河网高锰酸盐指数从过去的常年劣5类提升到现在的稳定3类……

  能够取得这些成果,除了环保战线的奋斗外,也离不开如河长制、河道警长制等机制创新及《浙江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温州市温瑞塘河保护规划》等方案的出台和严格执行。据统计,今年我市破获水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94起,刑拘359人,整体打击成效居全省第一。

  此外,我市出台《温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提升方案》,规划实施全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整治和生态修复。开工新建水厂1座、改造4座,设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点114个。目前,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市民喝上了全省最干净的饮用水。

  以人为本

  让天空更蓝

  在去年底市环保局局长郑建忠接听市长专线时,空气质量成为市民最关注的话题。面对市民投诉企业偷排废气的情况,郑建忠当即指派属地环保部门前往了解,承诺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防企业偷排,并采取措施帮助和督促企业实行转型升级。

  正是这样将居民利益放在首位,对环境违法绝不姑息的态度,督促着环保部门将蓝天留在了温州。根据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监测结果,去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0以上,一份权威排行榜显示,我市空气质量一度位居全国前列。

  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市本级4个空气环境国控点、6项指标自动监测站建设并联网运行,并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等“1+5”方案,严控并逐步淘汰燃煤锅炉,深化工地扬尘、农村废气、矿山粉尘等面源污染治理。同时加强机动车污染监管,全面淘汰黄标车。

  一座卫生城市,不仅是“眼不见为净”,还应该“耳根子清净”。我市致力于深化安静城市创建,加强对餐饮娱乐等6个方面噪声污染的整治,4年来市区平均噪声为55.8分贝,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全民参与

  让污染可控

  全民参与、舍得投入,是温州生态环境好转的法宝之一。全市18个生活污水、污泥处理设施项目共引入资金24亿元,8座生活垃圾焚烧厂都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并建立了国内第一家由民营企业以BOT方式投资建设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打赢生态环保攻坚战,离不开市民支持和企业配合。以园林绿化项目为例,通过拆围透绿、拆违建绿等方式,形成全民种绿、全域种绿的分为。4年来,市区新建城市公园48座,滨水公园和小游园、附属绿地数百个;全市累计新建城市绿地8793公顷,建设市域绿道1300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32平方米。

  此外,企业也积极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在平阳县金属制品加工园区,30家高污染高能耗的电镀企业集中在一起。它们统一改造,统一排污,形成了整个园区的“生态系统”。市环保局副局长王进光说:“成果令人感慨和振奋。”

  类似这样的行业提升并非平阳一处。我市出台了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行业整治提升方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去年关停重污染、高耗能企业396家,占全省三分之一多,今年上半年又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99家。

  这是怎样的部门带头与公众参与,让温州在钢筋水泥之间有了一抹蓝天碧水。一座美丽的生态之城,从蓝图变成了现实。

编辑: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