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专题资料 -->正文
画出“最美风景” 争创省级示范文明城区
2014年10月20日 11:12:09来源: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的“六城联创”活动总体部署,龙湾区立足区情,提出了“三生融合幸福龙湾”的目标,并以“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创建便民”为出发点,把改善区域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加快赶超发展的重要手段,联动推进各项创建工作有效开展。

  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审批提速”还权于民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最大限度地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近年以来,龙湾区加大放权力度,规范行政审批,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家门口,就能把事情办得妥妥的,真好!”日前,龙湾区蒲州街道居民张某从蒲三社区顺利领取了二胎生育证。半个月前,他把相关材料递到社区窗口,现在接到社区工作人员通知后就领到证了。

  蒲州街道是龙湾区四级联动审批机制改革的试点,率先享受到了政府服务向群众家门口延伸的便捷。老年人优待证办理、新农合住院医疗费用报销等40项联动事项,均可在家门口办理,67项申报事项,市民只要坐在家中点点鼠标,网上就能直接办理。如婴儿出生户口登记、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备案等,均可在行政审批电子政务系统上,实现网上申报、电子盖章等一系列手续,到时办结后只要打印出来就可以,不必再跑部门。

  龙湾区自2013年试行四级联动审批机制,以区审批中心为主导,街道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延伸,上接市审批中心“一网式”的行政审批服务网络。通过现代化网络技术,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审批服务工作的无缝对接。目前,龙湾区已完成永中、蒲州和瑶溪街道以及下辖社区的三级联动审批。办理社区、街道、部门三级联动事项35件,社区、街道两级联动事项156件,街道、区级两级联动事项249件。

  为确保四级联动审批服务落到实处,龙湾区将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并结合权力清单清理,由各部门、街道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标准化建设,明确每个事项编码、办理时限、办理岗位、办理人员、办理流程等20多个要素。此外,对于网上直接申报事项,各相关部门将明确网上申报服务的业务流程,做好网上申请和现场办理环节的衔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对网上申请件进行办理。

  近年来,龙湾区以“两清单一张网”工作为重点,积级推进职权统一,深化代办服务工作,加强审批服务监管,着力实现审批服务提质增效,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打造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农贸市场提升便利于民

  农贸市场是一个城市的窗口,一个城市的形象,一个与千家万户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或缺的“菜篮子”工程。近日,记者实地走访永中第二农贸市场、康二第二农贸市场以及状元第二农贸市场等市场详细了解各大农贸市场的整治提升情况。

  当记者走进去永中第二农贸市场,眼前不由得一亮,如今乡镇农贸市场也变得如此“高大上”。只见各区域布局分明,商品摆放整齐,购物通道十分宽敞。

  在未改造之前,每天早上市场外马路上占道经营现象严重,市场内通道狭窄、污水横流、气味难闻,顾客买菜得提防脚底下的污水和烂菜叶。“还是旧市场的时候,很多人来买菜都要穿雨鞋,一般的皮鞋一穿来就会有污水渗进去。”市场中心主任王锋无奈地说到。

  吴女士就是市场内卖蔬菜的老经营户,她先后在路边摊、未改造的老市场、现在的新市场都有过卖菜的经历,见证了永中第二农贸市场变迁历史。对于现在的新市场,她竖起了大拇指连称:“改造得好!”

  据了解,永中第二农贸市场中间摊位吊楣改造项目即用广告喷绘布制作,四边用不锈钢压条包边,按行业分类进行统一布局;根据市场两侧高低不平,新旧房不一结合市场实际情况,以实用及遮丑为目的,采用方钢为固定支架,用广告喷绘布制作,四边用不锈钢压条包边;市场两侧房间墙体进行全面粉刷;市场中间吊顶采用方通铝合金;更换市场摊位上方灯具及其它约3万;创建宣传标语及市场文化建设等各项改造提升方案均已落实。

  截至2014年9月,龙湾区已完成改造农贸市场12个,正在施工阶段的1个;已完成整治小菜场27个(含取缔拆除3个),正在施工阶段的5个。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小菜场整治总面积达44239平方米,投资金额3350多万元。

  打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好人机制”建立帮扶为民

  为将党和政府对道德模范等“好人”的精神鼓励和物价奖励与对他们的激励、奖励机制落到实处,让好人受崇敬、享福利、惠家人,在全社会营造关怀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今年,龙湾区启动“龙湾好人”关怀帮扶工作机制。对具有本区常住户籍、或暂住在本区、或工作在本区、或事发在本区的“龙湾好人”与生活困难的“龙湾好人”,进行关怀帮扶。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群好人,一城春风。近年来,龙湾区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楷模,张红军、状元亭等成为龙湾区打造道德高地进程中闪现的一张张金名片。已经评出的28位“龙湾好人”,如同28颗道德种子在德暖龙湾建设进程中开花、结果,影响、带动、感召了更多的人,共建美好精神家园。

  为了帮助生活困难的“龙湾好人”,区委、区政府以及各街道部门、社会团体等组织广泛发动志愿者、爱心人士等,积极筹集关怀帮扶资金。关怀帮扶体现在送温暖活动、健康检查、入学关怀、就业帮扶等四方面,其中在送温暖活动方面,区委、区政府对“龙湾好人”获得者当年给予2000元至2万元的慰问或奖励;在健康检查方面,“龙湾好人”可获得5年内3次普通套餐免费身体健康检查机会等。对于生活困难的“龙湾好人”,还可以享有临时性救济、定期救助、结对助学、保险救助、乘车优惠、租房补助、法律援助帮扶和志愿服务帮扶等八个方面帮扶。据悉,这一综合性的关怀帮扶做法在全省尚属首例。

  “建设龙湾美好的家园,不仅来源于优美环境,丰富物质,更来源于精神家园构建。”龙湾区委书记王军说,“龙湾好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值得学习;作为社会文明风尚的引领者,值得尊重;作为社会精神力量的贡献者,值得关爱。

  打造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社区教育”问计于民

  “身体跟着节奏摆动起来”,在元庄社区里,一群“小候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踏着音乐的节奏,有模有样的跳起了拉丁舞。拉丁舞是由元庄社区聘请专业舞蹈老师,免费对社区内的新居民子女进行开放。在这里,不仅有拉丁舞课堂,还有儿童自护、艺术、环保、农耕文化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放心课堂”的设立,也得到了诸多“小候鸟”和家长们的拥护。从性格、心理、性情、行为、习惯、学习和交往等方面,元庄社区不断引导和培育孩子正能量的成长,而这也是龙湾区未成年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龙湾区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全面开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目标,将主题教育与中心任务相结合,将主题教育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将主题教育与品牌创建相结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

  开展“励志成长”、“我的梦想”微心愿征集、“读书成才”、“阳光心灵”等活动;加大少儿文化产品创作力度,出版了《李振声革命事迹》、《阿三佬的幸福生活》等连环画、《幸福龙湾共建共享》口袋书等一系列未成年人通俗易懂的少儿文艺作品;以“德暖龙湾”品牌为核心,结合富有时代特征的主题活动,着力抓好街道的品牌创建,如蒲州街道的“放心课堂”、永中街道的“趣味泡泡课堂”、瑶溪街道的“红色教育进讲堂”,状元街道的“善行状元”等主题活动,形成了每个街道都至少有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同时以“1+X模式”为路径,指导社区(中心村)主阵地与X个副阵地“寻亲结缘”,推进“15分钟‘春泥计划’服务圈”建设。利用社区文化礼堂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财政支持,高标准扶持建设了元庄、南洋、白水等4所社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发挥龙湾区首个全市区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的辐射作用,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了中小学和社区心理健康咨询室全覆盖。

  打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交通规范真心利民

  无视红绿灯,为图方便凑够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容易造成交通拥堵,还存在极大风险。为了让步履匆匆的行人,能够在红灯时多停停,遵守交通秩序,龙湾区已设立交通路口二次过街遮雨棚37个。

  所谓“二次过街”是指在人行横道上设置行人“安全岛”,把人行横道一分为二,使行人分两次横穿道路。如此一来,可以充分利用信号灯配时,提高人、车通行效率。

  日前,记者来到了龙江路和永中西路交叉口处,看见此处主干道上设有两个二次过街遮雨棚。“因为龙江路比较宽,行人有时无法一次就通过人行道,这就造成了很多行人匆忙过马路甚至经常闯红灯,但有了这个二次过街遮雨棚之后,这一情况就得到了有效缓解,特别是在下雨天的时候。”据三大队副队长诸耀峰介绍,在龙江路上共设有二次过街遮雨棚和非机动车遮雨棚18个,已全部于今年8月份建设完成,目前,仅横穿东西方向的人行道处设有二次过街遮雨棚。

  “以前只看路对面的信号灯,绿灯走,红灯等,看时间来得及就过,来不及只好等,有很多时候懒得等了就直接穿过了。”一名从路对面穿行过来的市民称,该处路口路面很宽,如果错过一次过路口的绿灯,便要等待较长时间,有时到路口发现绿灯时间不够用,即便快跑也未必能赶到路对面,现在一条斑马线分两段走,并且有遮雨棚可以挡雨和防晒,经过亲身体验,他发现过马路变得更灵活了。

  不仅如此,为缓解上班高峰的拥堵情况,龙江路与永宁西路路口北往南方向由一条左转向车道变更为两条。此外,龙湾区58条道路的交通标志标线施划均在完善中。

  打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文明施工问需于民

  今年龙湾区制定文明标化工地创建计划,将文明标化工地的创建活动融入整个安全监管工作,多方位督促和鼓励企业标准化的创建积极性,四措并举大力推进建筑工地环境综合整治系列专项活动,致力于建筑施工标准化、常态化创建,现全区在建工程100%参与区级文明标化工地创建。

  龙湾区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验收采用评分制,评分内容分为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和附加分项等3个部分。并对“四新”技术应用、隔音降噪、扬尘控制、节能及场内绿化等方面突出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评价良好且受到市级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报表扬的工程项目,在附加分项给予直接加分。

  黄屿F10项目一标段是全区的标杆单位,由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承包施工,总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从开工伊始,便树立争创“浙江省安全文明标化工地”和市优质结构的目标。目前,该施工现场在关爱工友、绿色施工、文明标化方面都成为全区的标杆榜样。他们的施工道路实行了硬化,几幢正在施工的建筑外架横平竖直,增设防坠网,施工皆采用了铝合金模板,随处可见“产量重在人人把关、工程质量更须处处从严”这样的警示标语,生活区的工友宿舍均配空调,食堂设立菜价牌,另外利用雨水收集循环用于洗车、洒水等等。

  据悉,2013年度全区发放施工许可证房建工地个数为75个,全年创省级文明标化工地3项、占全市总量的14%,市级文明标化工地6项、创建率年内发放施工许可证房建个数的8%,区级标化工地68项、创建率91%。另外,目前通过市标中间验收,准备申报省、市标化但未竣工的工程有16项。

  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造公园造福于民

  昔日荒草丛生、垃圾遍地,今日芳草萋萋、景色宜人,而今却是一座座环境优美的生态公园,绿意盎然、小桥流水。近年来龙湾区加大公园建设力度,完成滨水公园建设35个。

  今年一期完成对外开放的瑶溪钟秀园,位于瑶溪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景区和瑶溪泷入口处,在2010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经过四年的时间,这里已经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风景优美的滨水公园,现在这个占地300多亩的钟秀园已经成为了附近居民休闲健身的场所。园内独具特色,以大面积的裸岩石壁,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同时,园内一座由明嘉靖内阁首辅张璁办学教书的旧址翻新而成的侦义书院,也成了钟秀园吸引市民观光的一大亮点。

  如若说钟秀园是龙湾区因地制宜,打造出来的具有龙湾特色的滨水公园,那么犁头垟公园,则是“三改一拆”工作与治水、治气、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相结合,变废为宝的公园。2007年苏川变电站落址犁头垟地块,使得这个地块上其他项目的开发可能性不大。由于一直空置的原因,周边村民为贪图便利在周边随意搭建棚屋,更有一些临时搭建起了养猪棚。2013年,瑶溪街道对这2000多平方米的违章棚屋进行拆除的同时,拍板决定在拆后空地上建设公园。据悉,犁头垟公园作为“综合性郊野公园”,根据犁头状地形特征,通过景观小品、主题雕塑、水车、种植瓯柑、枇杷等方式,融入中国农耕文化。犁头垟建成之后,惠及周边6000余村居。

  龙湾区克服园林绿化基础差、公共绿地历史欠债多的众多不利条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010年至2014年新增绿地1300多公顷(包含山地公园540公顷),建成了一批区级公园、滨水公园、小游园和绿道网,初步形成覆盖区域全境的“两心、两轴、十六区块”绿色新格局。

  打造国家二级档案、文化馆:添砖加瓦普惠于民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指标之一,区档案馆于2013年11月6日以89.8分顺利晋升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为温州创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据悉,为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龙湾区专门成立创建国家二级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实施方案,通过局长办公会议、科室工作例会和专题会议督促落实创建任务。在条件保障、基础业务、开发利用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构建文化、民生、智能“三位一体”的大档案工作格局。截至目前,馆内共有馆藏档案101个全宗26514卷198087件,照片1857张,声像102盒,实物档案226件,报刊图书资料1493册。同时,龙湾区坚持以实现“馆际一体化”、“馆室一体化”为方向,努力建成馆藏档案综合利用系统、馆室一体化系统、开放门户系统三大平台和省级档案登记备份中心,目前,馆藏资源案卷级条目、文件级条目达到100%,全文数字化率超过70%。

  此外,区文化馆也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并创新推出国画、书法、舞蹈、钢琴等群众课堂公益培训班,打造“群众文化课堂”,不仅在文化馆设立声乐、舞蹈、钢琴、书法等公益培训班,文化馆专业干部还亲赴全区各街道(社区)开展送书法、美术培训进社区活动;对特殊群体文化权益也十分关注,大力开展老年人、新龙湾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的文化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以浙江省第三届视觉艺术创作群体优秀作品大展、龙湾区第二届视觉艺术展览等系列艺术活动为载体,培养和扶持全区中青年视觉艺术创作者。

  通过整合全区文化人才资源,成立龙湾文化志愿者队伍,目前已拥有文化志愿者251名,招募全区文艺爱好者600名组建市民艺术团,和全区已有的民乐团、管乐团、电声乐团等业余文艺团队相辅相成,充分发挥龙湾区社会文艺团队和业余文艺骨干的带头作用,带动千名文化爱好者参与,辐射影响全区市民,实现全区文化活动、社团活动蓬勃开展。

编辑: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