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政务频道   ->   时事评论   ->   温网评论 -->正文
删掉《风筝》 不是删掉“鲁迅”
2013年09月06日 10:04:23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

  鲁迅的文章每一次删除,都会引来广泛的关注,毕竟鲁迅已经成为中国文学中的一面旗帜,如果中国的学生不读鲁迅作品,就像英国的学生不读莎士比亚一样,那实在是不可想象的。然而,这次删掉《风筝》这篇文章,并非是让学生远离鲁迅。只因为这篇文章不太适合初一的学生阅读而已。

  鲁迅的文章深刻,那是不争的事实,而作为一个七年级的学生是否能够读懂?这是一个问题。如果读不懂,即便是在教材放着,教师将教参上的答案强加于学生,又有何意义?对于《风筝》这篇文章,笔者教过几次,学生基本上难以理解。笔者也听过一些名师教《风筝》,出现同样的问题。“没有《风筝》了,学起来就简单多了。”这是学生的声音;“这篇文章需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去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确实不太好掌握。”这是老师的声音,《风筝》这篇文章透着沉重的压抑感,对于一个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不太适合的。如果让学生和老师投票,可能多数会持反对意见。

  谁都不会说,鲁迅的文章不好,但读鲁迅的一些文章,却不是中小学那样的年纪,这个年纪读了,可能没有多少益处。最大的可能就是对鲁迅产生恐惧感,以为鲁迅就是一个难懂的代名词,当今中小学生口中就流行着一句“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口头禅。强迫学生读鲁迅的文章,这对于谁都不会有好处。

  鲁迅是中华民族现代文化宝贵的精神遗产,传播、普及和传承鲁迅作品及其思想与精神,中学语文课堂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但这并不是说,鲁迅的文章都适合中小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我们相信鲁迅的魅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也会捧起鲁迅的作品阅读的。如果鲁迅的作品需要出现在教材中才会去读,那实在是对鲁迅的侮辱。

  每一个年龄段都会有适合自己阅读的作品。小孩子喜欢读安徒生,长大了,可能就不太喜欢了。而鲁迅的文章更适合长大之后读,不必一定要占据中小学教材。当然,也有些文章是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生学起来,劲头很足。因此,与其在课堂上读得浑噩,不如放到以后,等拥有了一定的阅历,去读,反而更能够体味到鲁迅的“深刻”。

  教材是需要动态变化的。删掉鲁迅的一些文章,增加别的作家的文章,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必担心鲁迅会被抛弃,删掉《风筝》不会减掉鲁迅的“魅力”。

郭文斌

编辑:金晶